?赵志疆
洛阳市洛龙区小学三年级一个9岁男孩写的作文得了满分,作文中写道:“爸爸每天都玩他的宝贝手机,好像没了手机就活不下去了一样;又像一只恶狼正盯着一块又大又肥的肉一样。爸爸,只要您放下手机,我愿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
稚嫩的语言、真挚的情感,这篇考场作文堪称佳作,不过,这是一种令人心悸的真情实感。当孩子写下“爸爸,只要您能放下手机,我愿意用东西换,哪怕是我的生命”的时候,很难想象,孩子的心里正在经历着怎样的波澜。为了让爸爸放下手机陪自己一起玩,9岁的孩子竟然说出“愿意用生命去交换”这样的话,这样的童言无忌既令成年人感到心痛,更令为人父母者感到汗颜。
智能手机给我们带来了五彩斑斓的虚拟生活,与此同时,我们的生活也被“格式化”——当我们沉湎于机械地操作手机,面对面的情感交流正变得日渐稀缺。前一刻,我们还兴致勃勃地在微信朋友圈晒幸福;后一刻,我们却面对孩子期盼的目光无动于衷。我们宁愿将最光鲜的一面呈现在虚拟空间,却不吝于将最麻木的一面丢在孩子面前。我们是否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倾听过他们的心声?
很多时候,我们的身体虽然在孩子身边,但心却随着手机四处飘荡。感谢这个9岁的孩子,他用笑中含泪的文字告诉我们,家长的陪伴才是最好的童年礼物。这番话不仅是说给他沉湎于手机的父亲,更是说给无数与这个父亲一样疏于陪伴孩子的家长。其实,工作繁忙从来就不是手机不离手的理由。真正的陪伴,不需要天长地久,只需要用心投入。我们做到了吗?
我们亦步亦趋地刷着手机,生怕一不留神就被世界遗忘。但是,我们可曾想过,一不小心,孩子就长大了。不要让手机占据孩子的童年记忆,不要让手机成为孩子成长的梦魇。
新闻推荐
1月22日,南和县新区小学学生在参加茶艺特色班。近年来,河北省南和县新区小学以社团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