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玲
岁底年末,习惯对自己进行一次整理,但在形式和内容上每年会有不同侧重。
今年打算多花些时间着重整理我的书橱。占书房一面墙的书橱早就被各种新旧书籍塞得满满当当。新得来的书无处存放,只能在书上摞书,书堆里挤书,还有一些书和杂志则装在纸箱里,东塞一箱西塞一箱,要用的书常常找不着。
人生不同时期,对书籍的需求是不同的。年轻时精力旺盛,大有览遍天下群书方罢休的气概!拿到手的书,总想一口气读完,阅读的快意如江河奔流,一泻千里!如今年长目力衰减,时间和精力都有限,阅读只能按已所需择其精要而读。我既不打算做藏书家,那么我的书橱的确需要减负了。
这么多书该如何清理呢? 我一本本去挑,一本本去选,有些书挑出来,又拣回去,几次三番,难以取舍。是啊,好些书可是我从7·19特大洪灾中抢救出来的,似乎每一本书都有留下来的理由。看来,只有抱着壮士断腕的气魄才能完成。
我把那些读过,不会再去读的书;以前想读,现在不想读了的书;未读过,找不出时间来读的书;太旧太破的书都列为清理对象。
那两大箱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收集的《读者文摘》(1993年7月更名为《读者》),算得上是我的良师益友,我从中获得很多的精神养分。同时期的《诗刊》《散文》《收获》《人民文学》……这些纯文学刊物见证那个时期文学的复兴和繁盛。尽管这些书有很多我喜爱的好文章,可我何尝还能抽出时间回头再读? 选取一两份留作纪念,其余的不要了。
《解剖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药理学》《医学英语》……书橱一角还留有我在广州读军校时的课本和在部队医院工作时的笔记本。呵呵,那些过往留在记忆中就好,不必再占用空间。
那一排汉语言文学教材书,是我当年参加过自学考试的课本,它们见证了我自学的艰辛。还有那几个笔记本优美文辞句段的抄摘,记录我对文学的挚爱和点滴的积累。这些书和笔记本应当可以回答一些人的发问:“你一个护士,怎么突然就会写文章了?” 不过,它们已经完成使命,我打算跟他们说“再见!”
书架上有一些文学名著,破旧且不是什么好版本,还有一些古籍书,字体太小或是影印得不清晰,太费眼神不留也罢。
那套黑格尔的《哲学演讲录》(四册)还是用我参加演讲比赛获得的奖金购买的,但我几乎没有翻阅过。还有尼采、叔本华、帕斯卡尔等哲学名家的书我都没读完,看来哲学不是我的菜,这些书来到我这里算是明珠暗投了。
以前,无论是出差还是旅游,每去一个新的城市,我都喜欢去逛书店,买些风土人情、风光风物或是一些新思潮新理论的书,这些书无论何时拿起,总会有一些美好的画面在眼前出现。读书和行路,是人们了解世界的两大途径,我都热衷却做得不够。
这些年一直在研究地方历史,经年积累的资料书籍不一定时常翻看,但早晚都会用得着。书架一角有十余本自己参与编辑出版的书是辛勤劳动的见证。文友之间互赠的书籍,意义特殊。这些书会一直保留。
翻翻捡捡,重新码放,花了我几天时间。整理过后的书橱整齐清爽,如同减肥成功的美人,怎么看都舒坦。原来七杂八杂的书如今只留下一些史料书籍和不多的文学书籍 、中医养生保健书籍和佛道典籍。
以前,还曾经做过读书计划。而今,只选自己喜爱的好书慢慢去读,读多读少读长读短不拘,喜欢就好!
新闻推荐
中国青年报1月24日消息,在日前结束的湖南长沙市两会上,长沙市人大代表李志员建议,要求长沙市交警部门坚持依法行政,根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