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米和糖稀搅拌在一起
○梁园的吴家糖店是远近闻名的百年老店
○一袋袋欢团即将送往各种欢庆场所
○用的还是百年前的工艺,制好的欢团用毛竹板装运
○肥东办喜事,总少不了欢团
○百年传统手工制作的欢团一个个米花球色彩缤纷圆溜溜,咬上一口又香又脆又甜,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梁园镇的吴家糖店时,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地忙碌着。米花球,其实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欢团”,寓意欢欢乐乐、团团圆圆。在肥东,每逢过春节或是百姓办喜事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少不了它。
吴家糖店,在当地可是小有名气,是一个家族作坊,据说制作欢团已有百年历史。除了欢团,店里还制作花生糖、花生酥。这不,快过年了,欢团、花生糖又成了抢手货。
欢团出自百年老店
团团圆圆过大年,每到春节,欢团都会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小吃,尤其孩子们对此特别喜欢。昨天上午,当记者来到位于梁园镇的吴家糖店时,只见七八个工人正在紧张地忙碌着,有的正在搅拌炒米、有的正在搓球、有的则有毛竹竿把米花球搓得更圆。
糖店的女主人叫徐道萍,她告诉记者,糖店是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我自己做,我的婆婆当年也在做,我婆婆的婆婆以前也是做欢团的,传了多少代还真算不过来了。”徐大姐告诉记者。别看工人们忙得不可开交,其实制作欢团的工序倒也不算复杂,炒米、搅拌、搓球、定型、烘烤。记者在现场留意发现,最有意思的要属用毛竹竿来搓球了,只见一个工人左、右手抓竿,将几个米花球放在中间,来回搓动。“你们看着好玩吧,其实这也讲究力道和技巧的。我当初刚开始干的时候,学了十几天呢。”工人王运美告诉记者。
据透露,目前店里约有二十个工人,每天干活时间大概在四个小时,每个工人平均一个月能有3000块钱的报酬。“一年之中我们大概有8个月时间都在生产,这欢团也不受季节影响,只要办喜事,都会用到它。”据徐大姐透露:他们这个糖店平均一天下来,能生产3万个欢团。
传统手艺无人传承
在店里,记者看到一袋袋欢团摆放有序。据介绍,欢团有大有小,大的直径7.3厘米,小的6.5厘米,价格方面根据材料也略有不同,每个欢团从五角到一元不等。一天生产3万个欢团,能卖掉吗?对此,徐大姐笑着表示,不愁卖不掉,家门口、附近的、县城的百姓都会来买,甚至还有外地的客户。前不久,就有一个来自新疆的客户一次买了2000多个,当时他用车来运的,拉了一车。
百年老店,代代相传,目前,吴家糖店的历史已超过百年,一直以来,徐大姐和丈夫吴贞祥都在经营着这个家庭作坊。当然,徐大姐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虽说有一对儿女,可如今年轻一代对于制作欢团俨然已经没有了兴趣。未来,等到自己老了干不动了,这个百年老店还能不能经营下去,她很迷茫。
本刊记者赵杰
新闻推荐
日前,故宫养心殿启动百余年来首次大修。无论是神秘的“镇宅”彩绘宝匣,还是故宫博物院负责人对“研究性保护”的解说,都再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