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武汉,有一段时间呆在黄鹂路,五百米开外就是湖北省博物馆,真是近水楼台先得“馆”。得地利之便,每逢不太忙碌的午后,就慢吞吞走过去逛馆。
博物馆就在东湖边,青砖灰瓦,平地起高台,典型的荆楚建筑风格,显得既悠远又博大。放眼过去,除了这座馆,就是水呵绿树呵,城市的高楼离得远远的。
湖北省博物馆有四大镇馆之宝,越王勾践剑,曾侯乙编钟,郧县人头骨化石,还有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梅瓶最耐看,此瓶出自钟祥市郢靖王墓,其主人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二十三子朱栋。朱栋有四个女儿,在他死后无子封除,但是明皇室对他的岁时祭祀一直保持,拨派专人对其墓葬进行看守,这种管理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朱栋生性洒脱,给他陪葬的这尊梅瓶,对于现在存世的元青花精品来说非常罕见,瓶身肩部饰凤穿牡丹,瓶身饰青花“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白釉泛青,色彩清丽,质朴中别有一种飘逸。
越王勾践剑来自荆州的江陵。此剑通高55.7厘米,宽4.6厘米,柄长8.4厘米,重875克,极其锋利。剑上刻有“钺王鸠浅,自乍用鐱”八字。“鸠浅”是越王勾践的名字,遥想当年,越王卧薪尝胆、忍辱负重,最终灭掉吴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名霸王,此剑也终成王者之剑。但这把剑为什么会出现在湖北江陵的楚国贵族墓里,有人说是勾践曾把女儿嫁给楚昭王为姬,因此,这柄宝剑很可能作为嫁女时的礼品到了楚国;也有一种说法是楚国出兵越国时楚军缴获了此剑……历史的长河滚滚沉沉,孰是孰非,其实也并不重要。
馆内一个厅接一个厅,26万余件藏品,《楚文化展》《郧县人》《盘龙城》《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秦汉漆器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每个厅都可以逛半天。那时心态慌张,大多也是走马观花,只拣喜欢的看。
最后的时间,总喜欢留给编钟,百看不厌。编钟是1978年从随县挖出来的,由六十五件青铜编钟组成,据说其音域跨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谓是音乐史上的一大奇迹。
博物馆还有一套曾侯乙编钟的复制品,每天下午会定时开场演奏。逛博物馆是免费的,听编钟却是要收门票,演奏半小时,票价15元。那时候,15元大概能抵两顿餐费,或是三根精武鸭脖。现在票价据说是30元了,但鸭脖子还是5元一根,也不知是当时的门票便宜,还是鸭脖太贵……
看完真编钟,压轴戏一定要留给这场编钟演奏会。演奏厅内古色古香,茶几及坐凳都是配合编钟的花纹特地设计出来的。演奏及演舞人员穿着华丽的古装,姿态优雅神情庄重地静立在编钟、编磬前。待众人落座,安静下来,演奏者徐徐击謦,敲钟,鼓瑟,吹笙,姿态古朴,乐音高远。
舞台前,一女子着红裳素袖,轻歌曼舞,飘飘盈盈。钟磬击打声中,金石之乐,琳琅有趣,时如水漱石间,时如松风壑谷。而听者则仿佛穿越千年之光,为之神思飞扬。
很羡慕古人,经常可以聆听这样的声音,让人心思澄明。
踱步出馆,先不回归都市,且在东湖边走一走。武汉不仅有东湖,还有南湖,有北湖,有西湖,甚至还有东西湖,大大小小加起来有上百个湖。
东湖是最大的一个,十里长堤连着十里长堤,烟波浩渺。徒步游东湖的话,只怕花一整天也走不完。
就在博物馆的湖畔走一走,钟声和謦音仿佛还在耳边,萦萦绕绕,绵延不绝。
新闻推荐
新华社郑州5月16日电(记者王烁)河南省近日印发《河南省推进县域医疗中心建设指导意见》,明确依托县(市)人民医院建成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