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荣
“电子烟无毒无害是戒烟利器”“服用维生素C能预防流感”“用不粘锅炒菜会致癌”“防晒霜会被身体吸收从而对健康有害”“饥饿能够‘饿死’肿瘤”……近日,“健康湖北”梳理2019年上半年有关健康的网络谣言,指出健康知识传播、普及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引发网友广泛关注。
网络时代,获取信息变得异常简单。但丰富认知的同时,也对人们甄别信息真伪的能力提出了挑战。有统计显示,微信用户平均每天在微信平台上阅读5.86篇文章,排名第二的就是健康养生类文章。
健康是人人都在关心的问题,大家都希望健康、关注健康,甚至在一些人中还形成了一种健康焦虑。但要想让人们科学地向往健康、追求健康、实现健康,彻底走出健康焦虑,当好自己和家人的“保健医生”,就需要尊重科学、具备一定的科学健康素养,千万不要让“健康谣言”耽误了人们的健康。这里还应该说句实话:一个人健康素养的高低不在于他知道多少,而在于他能否根据自身健康需要,主动寻找并正确判断相关信息,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
提高人们的科学健康素养,需要抵制“健康谣言”,不让谣言有可乘之机。为此,需要采取多种努力,让真相始终跑在谣言的前面。听说过这样一件事:上海一位医生出于好奇,进入网络直播间与网友们面对面聊天,从治病到养生,有问必答,短短1小时内收获数万次点赞。这样的健康科普,既能体现传授者的价值,又方便观众观看学习,谁不喜欢?还有,要放大主流健康媒体的“高品质”声音,锲而不舍地普及科学知识,让全民健康素养的“水位”逐步稳步升高,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当然,提高人们的科学健康素养,抵制“健康谣言”,不仅需要个人的努力,更需要来自政府、社会的合力。消除谣言、安定人心的关键,还在于最大程度消除信息的不对称。政府部门和权威机构有义务用通俗的表达方式、灵活的沟通手段,多渠道公布信息,帮助公众增强对谣言的辨别能力,抵制“健康谣言”的袭扰和蒙骗,进而全面提升健康认知水平,让人们能科学、顺畅、安全地去向往健康、追求健康、实现健康。(G)(2)
新闻推荐
“副镇长指导救灾有人打伞”?打伞男子回应:路过主动为他遮雨 不知其职务
7月6日,一段疑似贵州黎平县九潮镇副镇长杨璟视察水灾受灾情况时,有人为其打伞的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视频中,杨璟穿一件T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