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伴随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与消费结构升级步伐加快,越来越多进口商品进入国内市场,丰富了人们的消费选择。“前几天我在某超市进口食品区买薯片时发现,外包装上竟然有中文标签,这不会是‘假进口’吧?进口食品包装说明不应写的都是外文吗?”这是在王韬选购进口食品时的疑惑。
面对进口食品,不少消费者都会有一些“好奇之问”:“从外国进口来的生鲜、肉类、乳制品,质量到底达不达标啊?符不符合我们中国人的体质健康啊?”“从东南亚旅游归来,相中不少热带水果与水产品,我能带回国吗?”
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近10年来,我国进口食品贸易以年均17.4%的速度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目前,已有17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3种进口食品纳入到准入管理,18295家境外输华食品企业获批注册,33059家进出口代理商在海关备案。据社交电商平台每日一淘首席运营官淡焦成介绍,进口奶粉是每日一淘在今年3月份新开的品类,仅三个月,月销量就超过了2000万元。此外,肉、水产品、谷物、饮料、干坚果等进口食品同样销量看涨。
伴随销量增长,一些进口食品安全事件引人关注。去年,法国婴幼儿配方乳粉沙门氏菌污染等突发事件不断敲响进口食品安全的警钟。今年以来,国内一些海关也发现一些问题,比如,今年5月,武汉海关就查出14.6吨不合格进口蜂蜜。6月,又查出一批端午节用的不合格进口绿豆和糯米。截至6月底,今年已查出6批共60多吨不合格食品。这些问题进口食品会流入消费者餐桌上吗?
多管齐下 严把安全关
加快完善进出口商品质量安全风险预警监管体系,降低企业贸易成本,优化营商环境,多策并举确保进口食品质量安全
业内人士表示,进口食品走上消费者餐桌,至少要经过三道“关”。食品进口前,我国将依据《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要求、国内外疫情疫病和有毒有害物质风险分析结果,对拟进口国家和地区的食品安全体系及食品安全状况开展评估,结合评估和审查结果,确定相应的检验检疫要求。中国海关制定《进口食品境外生产企业注册实施目录》,只有该目录内食品的境外生产企业在获得海关注册后,方可对华出口。
食品进口时,在完成检疫审批、口岸检验检疫等环节后,方可在口岸申报通关。其中,肠衣、乳品、肉类、水产品及制品类、禽蛋等进口时,需要办理进境动植物检疫审批手续,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后方可申报通关。经检验检疫合格、由海关出具检验检疫证明后的进口食品,方可准予销售。
食品进口后,有关部门还将进行后续监管,当发现严重食品安全问题或者疫情,以及境内外发生食品安全事件或疫情可能影响到进口食品安全的,及时发布风险预警及控制措施,包括有条件地限制进口、责令召回、禁止进口、就地销毁或退运处理等。
(据人民网)
近年来,随着进口食品数量增长,进口食品安全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进口食品质量过硬吗?在保障食品安全上有哪些监管措施?围绕这些问题,记者进行了采访。
新闻推荐
近日,长安马自达2019年半年度经销商大会在南京召开。双方母公司领导以及长安马自达公司领导、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