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开展地表水监测采样
织金县金鱼池饮用水源保护区
累计建成城镇污水处理厂77个、医疗废物处置中心5家,完成15个县城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10个县(区)城乡垃圾收运系统;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717.48平方公里,完成55个地表水断面、15个县级以上、260个千人以上饮用水源地常规监测和46个重点排污单位监督性监测;
建成毕节市环保云平台,建成1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在贵州省率先实现县城以上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全覆盖……
自去年以来,毕节市各级各有关部门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为重点,扎实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环保督察问题整改有序推进
夏日的乌江水,满目翠绿,烟波浩渺。在乌江库区金沙县沙土镇水域,环保执法船不时经过,荡起一片片碧波。
此前,乌江流域网箱养鱼问题突出,乌江库区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毕节市生态环境局联合有关部门认真开展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完成乌江库区毕节市范围内网箱养鱼取缔工作。
还乌江一片明净是毕节市狠抓绿色发展,扎实推进环境保护工作。据毕节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2017年,中央环保督察反馈毕节的28个问题、287件信访件和威宁的19个问题、40个信访件全部上报完成整改;2018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交办的373件生态环境信访件上报完成整改332件,整改完成率89%。2018年,省委环保督察反馈毕节市的20个问题上报完成整改17个,整改完成率85%;交办毕节市的371件信访件上报完成整改370件,整改完成率99.73%。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毕节市的10个问题已经制定整改方案,上报省整改办审查。
污染防治攻坚战全面打响
对于毕节人来说,蓝天白云司空见惯。只要是晴天,抬头望去,棉花糖般的云朵镶嵌在蔚蓝的天空,宛如一幅精美的油画。
良好的生态环境,与毕节市深入推进污染防治攻坚战分不开。2018年,毕节市各级各有关部门真抓实干,多措并举,全面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努力让全市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在蓝天保卫战方面,通过扬尘污染防治、禁燃区管控、专项督查、空气质量预警预报等措施进行精细化管控,切实改善空气质量。2018年,毕节市县城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平均为97.425%。
在碧水保卫战方面,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4.42亿元实施流域污染治理、饮用水源保护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毕节市55个河流断面优良水质比例为98.18%(3个国控、16个省控断面优良水质比例均为100%);15个县级及以上、260个千人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在净土保卫战方面,完成毕节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启动全市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先后完成赫章县1440万元、1100万元和威宁自治县5000万元的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清废行动”交办的15个问题全部完成整改,长江经济带固体废物排查出的473个问题全部整改销号。
饮用水源环境保护成效明显
初夏,走近倒天河水库,蓝天白云和四周碧绿的山峰倒映水中,美不胜收。
“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设置排污口,禁止新建、扩建、改建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禁止在保护区内倾倒垃圾、废渣等废弃物,禁止在保护区内捕鱼、游泳、野炊等活动。”每天,巡查车反复播放着宣传内容,从行人身边缓缓驶过。
为提升城区居民饮用水水质,毕节市按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要求》,对倒天河水库、利民水库、岔河水库等18个水源地进行规范化建设。
一直以来,毕节市委、市政府将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全面加强组织领导,印发《毕节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整改实施方案》,从“划、立、治、管”四方面对整治目标任务和完成时限提出具体要求,各县(区)按照毕节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加快推进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2018年,毕节市基本消除饮用水源地环境风险隐患,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切实保障。
毕节市委、市政府还多次组织研究讨论,谋划保护措施确保高质量完成饮用水源地整治,通过新增和调整饮用水源地保护区、强化监督管理,加强部门联动,落实资金保障等措施,织牢了饮用水源保护“大网”,确保了人民群众喝上安全水、放心水。
重金属
污染治理持续推进
时下,在毕节市赫章县妈姑镇土法炼锌遗留废渣治理点,去年初春种下的草籽和小灌木长势良好,山上一片片绿油油的景象。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地盛行土法炼锌,许多村寨周边皆是“黑山黑水黑土地”,群众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通过治理,实施平整渣堆,修建挡渣墙、截洪沟,覆土绿化,恢复植被等工程措施。昔日荒凉贫瘠的山地、陡坡、沟壑等,呈现出层层绿意。
毕节重金属污染主要是土法炼锌遗留废渣问题,毕节市土法炼锌主要分布在赫章县、威宁自治县和七星关区,共涉及33个乡(镇)。为推进重金属污染治理工作,毕节市生态环境局着力实施“净土”工程,持续开展历史遗留铅锌冶炼废渣场地治理,七星关区、赫章县、威宁自治县三县区历史遗留铅锌冶炼废渣场地治理面积1524.4 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水土流失明显降低,堆场的土地利用率和生态完整性得到大幅提高。
环保能力
建设有效提升
蓝天白云不是靠风刮,青山绿水不能只让“天帮忙”,“人努力”才是推进环保工作的关键。毕节市生态环境局积极推进能力建设,努力在提升环境监测能力、加强环境执法监管等方面加大力度,使行业监管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在环境执法监管方面,2018年毕节市共立案查处环境违法案件388件,罚款3007万元。严格环评审批,共审批项目708个,完成登记表备案1361个,依法否决穿越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S211公路建设项目。启动“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生态环境准入清单)编制,划定生态保护红线5717.48平方公里。加强医疗废物处置监管,城乡医疗废物处置率达99.6%。开展环境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毕节市环境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未发生较大以上突发环境事件。
在环境管理能力方面,深入开展“放管服”工作,实行窗口服务阳光审批,调整348项行政权力为171项。建成15个县级以上饮用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在贵州省率先实现县城以上饮用水源自动监测站全覆盖,建成15个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点,形成较为完善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制定或修编完善市、县政府应急预案28个,完成990家环境风险源企业应急预案备案,建成2个市级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督促158家企业安装完成自动监控设施;组织开展污染源普查,为掌握全市环境污染源提供数据支撑。
“今年的目标是稳定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坚决防止环境质量退化,努力实现增比进位,确保不发生重大环境事件或重大环境违法事件,按时序完成中央和省委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各类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全面完成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毕节市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表示。◎杨贵
新闻推荐
据新华社天津8月27日电(记者付光宇张建新)27日,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骨科远程手术中心在中国电信天津分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