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摩拜单车在杭州推出新版计费方法,在时长费的基础上,加收起步价。而这并不是共享单车首次涨价,早在今年6月,哈罗单车就已经大幅提高了时长费用。除了共享单车,共享充电宝、共享雨伞等也在悄悄涨价,有的涨幅甚至超过100%。
共享产品集体大涨价,共享单车从每30分钟1元涨到1小时4元,共享充电宝由1小时的2~3元涨到4元,最高收费已高达8元/小时,共享雨伞也由过去的1元收费涨到3元……面对共享产品大涨价,人们感叹用共享单车不如坐公交便宜了。
共享产品涨价,既有合理性,也有维系持续发展的考量。对共享单车涨价而言,很多用户心里是不情愿的。共享单车之所以被市场迅速接受,主要原因就是方便和便宜。可当“共享单车不如坐公交”成为消费者的一种利益共识时,打通出行“最后一公里”的成本就会大幅度上升,人们使用共享单车的频率会不会下降,其价廉物美的优势会不会在此次涨价之后失去呢?
共享经济之所以能够成为消费市场的热点,与各服务平台之间紧密合作分不开。经营好共享产品,单靠企业一家肯定行不通,终究势单力薄。更何况,以共享单车为例,仅停放一项就涉及公共管理,涉及到加强和政府部门的沟通、协调的问题,而政府部门出台发展共享经济的管理规定,则要从维护共享产品的合法权益入手,把开展投放、管理、维护等工作,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治理格局。新华
新闻推荐
8月29日上午,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百名红通人员”之一的莫佩芬职务侵占一案,案件将择日宣判。西湖区检察院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