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萍
父亲酷爱钓鱼,亦喜欢收藏,只要跟钓鱼有关的藏品都一一收藏。这些藏品中,最让父亲爱不释手的,是一只清代老竹雕鱼篓(见右图)。
这只鱼篓的主人最初并不是我父亲,而是父亲的“渔友”张叔。上世纪80年代初,张叔在江西乡下收到这只清代老竹雕的鱼篓。父亲也非常喜欢这个鱼篓,曾多次想买下,无奈均被张叔婉拒。
翌年,张叔因做生意资金周转不过来,找父亲借了1000元。后来,张叔一直没还钱,父亲也从未讨要。2005年秋天,张叔突然病逝。逝世后没多久,他的儿子就上门来还钱了,同时把鱼篓送给父亲。原来张叔临终前留有遗言,嘱其子归还20余年前欠下的1000元钱,并把鱼篓赠送给父亲。
抚摸着鱼篓,父亲感慨万千。父亲是个重情义的人,那1000元他根本没指望张叔还,只当是资助朋友。没想到张叔临终时还记得,并把最钟爱的鱼篓送给了他。
鱼篓为盛鱼或捕鱼的篓。这只清代老竹雕的鱼篓为老竹满工镂空雕刻,高25、直径17.9厘米,重468.4克。鱼篓呈镂空网眼状,外壁雕刻着五只张牙舞爪的龙虾和一只丰腴的螃蟹,颈部两端雕有系袢便于携带。鱼篓底部雕刻着一簇水草。其包浆油亮自然,色泽为柔和素雅的黄褐色。造型古拙朴雅,工艺高超,刀工精美。
俗话说鱼篓里的螃蟹——进来容易出去难,也许是钓的虾蟹太多了,致使这些虾蟹很容易地就从篓内爬了出来,其中有只龙虾刚从鱼篓里爬出来,正头朝下往下爬。而下面的虾蟹似乎听到上面同伴们的召唤,正奋力向上攀登。只见那螃蟹的后腿蹬在水草上,前鳌紧紧攀着鱼篓上的竹条,瞪着绿豆般大小的眼睛,正意气风发地往上攀登。而龙虾那长长的触须、触须上锯齿状的刻痕、背部细密的鳞甲、环形腹身、扇形的尾部均雕刻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似乎有一股浓烈的鱼腥味扑面而来。这只鱼篓整器工艺考究,盘根错节,蜿蜒缠绕,繁而不乱。那活灵活现的虾、蟹,寓意年年有余,丰衣足食。小小的鱼篓,不但内涵丰富,并且灵动有趣,实乃雕器中的尚佳之作。
新闻推荐
相关新闻淘汰鹿岛鹿角挺进亚冠半决赛后,“中超独苗”广州恒大依然没有提到争夺亚冠冠军的话题,球队主帅卡纳瓦罗在赛后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