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杰锋
自开展“书记在现场”工作法以来,一些“老大难”问题得到整治,部门积极回应舆论监督和群众期待,成效已初步显现,这印证了那句老话——不怕有问题,就怕没人理。
没人理,通俗点讲就是“对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没有人搭理”。置于民生视角之下,当然是指各级主管部门、公共服务机构、公务人员对群众意见、诉求的受理、处置和反馈。对于城市方方面面存在的民生之困,各级主管部门愿不愿理、敢不敢理、能不能及时理,结果是大相径庭。主动搭理、认真受理、及时办理、妥善处理,老百姓就能少一些困扰、困惑,就会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相反,视若不见、置之不理、呼而不应或者选择性受理,即使再简单的问题也变得复杂化。
管理学上有个著名的“破窗效应”,说的是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日常社会治理中,诸如洗车店污水直排、餐饮店油烟扰民等等问题,如果从单纯个案而言,是不难解决的,我们并不缺这方面的法律和规章制度,也不缺监管的成功范例。可一旦思想松懈、制度松弛、管理缺位,形成“破窗效应”,任其“野蛮生长”,小问题就会发展成为行业的通病、危害社会的乱象。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整治,那就得“事倍功半”、付出更大的治理成本了。
正所谓“事非经过不知难”,面对群众和媒体舆论的“兴师问罪”,有的领导干部可能会感到委屈:有些问题是历史形成的,有些可能是机构改革监管职能刚移交过来的,为何要把账算到自己“头上”?这样的心情可以理解,但这种认识是站不住脚的。在其位谋其职,任其职尽其责,领导干部要挑起担子,不能因为问题是以前累积下来的、别人那里移交过来的,就选择回避,不去搭理。任何一项事业,都是在前人基础上推进发展的,前人留下的矛盾和问题,自然也要积极去化解。被追问、被“拷问”是很正常的,“新官”也应该理好“旧账”。
“老百姓的事再小也是大事”,这是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应该有的认识和态度。过去,有的部门在群众中“口碑”不是太好,民意测评经常处于尴尬位置,何故?追根溯源,不仅在于他们所管理的领域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更在于他们对待问题和服务对象的态度、反应出现了偏差。遇事首先想到“打太极”,有了矛盾习惯于当“鸵鸟”,群众找上门来敷衍了事、“哼哼哈哈”,这样的作风,老百姓怎么能给好评?
如果从更高的标准和要求来看,解决民生问题,“坐等群众找上门”终究不是办法。今年以来,通过推行“书记在现场”工作法、开展“对标先进、又好又快”活动,各有关部门全面发动、全员上阵,从服务对象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体验,开展“小问题、大整治”,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群众“口碑”是最好的金杯和银杯。如何以实现“人民满意”为目标,检视问题,整改落实,补齐短板,提质增效,不正是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着力解决的问题吗?
新闻推荐
如果说中国的文明产生于麦田,那么水稻便是将文明推向灿烂的使者。自从它入籍浙江余姚的河姆渡,从此,便像这片土地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