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当代诗·面孔(72)朱朱(1969-)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9-09-24 01:58   https://www.yybnet.net/

当代诗·面孔(72) □胡亮

朱朱最终没有成为司法局的科员、律师或教师,可能与他的母亲有关。

司法局的科员、律师或教师,乃是父亲的预期;母亲也许有着相同的预期,但是呢,她的美丽、天真、惊惘,她在车厢里的可怕的尖叫,将朱朱推向了另外的可能。比如,诗人、小说家或艺术评论家。

诗人朱朱的鹊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将叙事美学带入到险境或新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孙文波、萧开愚力倡此种美学,并试图在拉杂的日常生活中重构写作的当代性。朱朱对此绝非无知,然而他却将叙事美学首先导向对“古代故事”的重构,也就是说,朱朱的当代性——他的态度——隐藏得如此逶迤,以至于最后几乎体现为此种叙事美学本身。

组诗《清河县》的分角色叙事重构了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叙事者不再是“兰陵笑笑生”,而是“武大郎”“武松”“王婆”或“陈经济”,当然,他们都使用朱朱之眼。

朱朱分头分身,换心换肺,享受着每个角色的处境、目的、局限性和“断了头的激情”。或许还可以反过来讲,这些角色呢,也都是诗人的面具。

再比如,柳如是也曾是诗人的面具。可参读《江南共和国》。可见朱朱就是隐形人,他却如此称呼张枣。可参读《隐形人》。朱朱对张枣的描绘,也恰好就是揽镜自照。“与其说德语是冰,汉语是炭,不如说/现在是冰,过去是炭,相煎于你的肺腑”。

不管是对张枣来说,还是对朱朱来说,所谓“现在”,“过去”,都不仅是个人的往今,而必然指向文字和文化的往今。文化,历史,南京,既然有鸿爪,必然留雪泥。

朱朱拿地域的气场换了个人的日常,在这个历代的气场里,他只留下了若有若无的自我。尽管如此,在对“古代故事”的重构里,在各种“面具”下,朱朱终将会现出真身:一个颓废诗人!一个江南抒情诗人!

这个诗人长发披拂,双眼迷离,在戏剧的边陲,只剩下悠远的喟叹和精致的性情。他用个人化的叙事美学,淡化了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作为小潮流的叙事美学。

缘木求鱼并非无望:且让我们继续追踪诗人的“头颅叙事”。值得注意的作品,还有《林中空地》。朱朱采用相似的故事和戏剧之笔,虚构了一个发人深省的舞台化情景,“周围,同情的屋顶成排,它们彼此紧挨着。/小镇居民们的身影一掠而过,只有等他们没入/深巷,才会发出议论的啼声”。朱朱用如此细小的篇幅,激起了我们波澜壮阔的想象。

叙事耶,抒情耶,“发出悦耳的碰撞”。到了现在,我们就不难理解,当被问及“小说是什么”,何以朱朱回答说“是诗”。

在朱朱看来,他的幻想故事,比如《林·范·克里莫夫》或《伞美人》,他的小说,比如《间谍》,应该都是诗,正如他的诗有可能都是独幕剧或幻想故事。

新闻推荐

数字地图助力项目资源精准对接 一图在手,选地就像在网购

浙江“标准地”改革又出实招。9月19日,浙江“标准地”数字地图正式上线运行。此举意味着,今后浙江省各地推出的“标准地”...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当代诗·面孔(72)朱朱(1969-))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