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北梦原)近年来,在脱贫路上,河北张家口坚持扶贫与扶智相结合,积极利用科技、产业带动,通过就业岗位差异化工资等制度,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在张家口赤城县大海陀乡高栅子村,去年新建的架豆棚即将迎来第一次丰收。高栅子村第一书记陈锋胜向记者介绍说,今年,村里采取“合作社+农户+党支部”的模式,新建了157栋架豆棚。根据目前的市场行情,预计1亩大棚可收入3万元左右。
但此前,高栅子村的产业项目工作推进得并不顺利。“能搞什么项目?这么多年了也没见搞出来,都是走过场。”村主任范德智向记者介绍说,由于缺乏产业支撑、科学指导,此前村民们对产业项目并不信任,甚至很排斥。而现在发展产业先试验,让村民们能看见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家的积极性一下就调动起来了。
去年,高栅子村投资26万元建设了架豆种植试验基地,并邀请农业农村部科技中心的专家进行指导,当年就取得了一个棚增收1.5万元的实效,村民们的顾虑打消了。据了解,架豆棚建设投资的360万元中,有120万元由村民自筹。
就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在张家口怀安县,公益岗位管理成了调动困难群众的重要途径。今年上半年,怀安县设置保洁员、防火员等公益岗位11053个,贫困人口劳动力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人数增加,高出60%的目标稳定就业率12个百分点。
为了调动就业人员的积极性,怀安县对公益岗位进行网格化管理,明确公益岗位责任区域,定人定岗定责,为不同岗位制定不同的工资标准,并实行评分制考核。
张家口贫困人口中,老年人占比较大。针对这一情况,张家口深入开展孝善养老扶贫,推广 “孝善养老扶贫基金”模式,引导子女履行赡养义务,在全社会形成家庭孝善养老、社会行善敬老的浓厚氛围。
新闻推荐
9月21日,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北大荒富锦市万亩水稻公园,农场工作人员用种植的稻田画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近年来,水稻种植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