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超算济南中心 量子计算研讨会现场
截至8月底,研发投入增幅、省级院士工作站增量、技术合同交易额、省重大创新工程入库项目、院士恳谈会签约项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等重要科创指标,济南市已领跑全省。
“全市科技系统将紧紧把握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战略机遇,全力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到2020年将济南打造成为全国重要的区域性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到2035年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科技创新名城,成功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
山东产研院打造“政产学研金服用”双创共同体
无主管部门、无行政级别,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营,实行全员聘用制和市场化的内部薪酬分配机制,预计到2025年直接创造和带动经济社会价值10000亿元……这是对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山东产研院)的生动写照。
作为引领全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核心引擎,山东产研院将通过人才+项目+平台+投资的模式,广泛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展开合作,引进高端人才和创新团队,突破产业核心技术,加快建立“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创新创业创富一体化、研究开发产业一体化的创新体制机制,为全省推动制度创新提供样板。
根据规划,全省各市的研发机构都要接受山东产研院的引领和辐射,按照“四不像”模式改造或改制为新型研发机构,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创业共同体,促进“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要素有效集聚和优化配置,全面提升科技创新供给能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源泉。
目前,“1+10+N”的总体发展布局已经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北斗七星创新生态圈”正在加快构筑。“1”,即山东产研院;“10”,即今年济南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10个创新创业共同体,目前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山东现代信息技术研究院、山东超级计算与人工智能研究院等8家创新创业共同体已先后成立,其余研究院也取得新的进展;“N”,即新型研发机构,带动全市各区县建设一批不同主体、不同模式、不同路径、不同方向的新型研发机构。同时,济南市启动规划了约100平方公里的齐鲁科创大走廊,作为山东产研院高端成果和产业发展承载区,聚力打造全省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初步形成“研发在济南、产业在全省”的辐射全省的产业技术研发及转化网络,打造全省协同创新新体系。
领衔制度创新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实现新突破
108天,科技园主楼完成全部主体结构施工和外立面装饰施工;126天,科技园室外北广场道路铺装、绿化栽植、喷泉完成,具备观摩条件。国家超算济南中心建设跑出了“济南速度”。
超级计算机被称为“国之重器”,是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目前,超算中心科技园已引进诺奖专家1名,院士团队16个,到2022年,将建成诺奖专家、院士工作站50个以上,引进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00人以上,服务企业2万余家,带动产值万亿元以上。
今年以来,济南市不断加大新型研发机构的建设力度,各类型的高科技研发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年初政府工作报告确定建立的山东中科院产业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完成注册,引进中科院洪茂椿院士团队“光能抗菌+卫生健康产业集群项目”,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确定50余个意向项目。
中科院深圳先进研究院山东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已经注册,运营团队已经到位开展工作。山东大生命科学工程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挂牌,举行了项目签订仪式,建设具有识别性和导向性的DNA形象地标景观和塔楼,实现拎包入住。山东工业技术研究院在地下工程灾害预报、脑科学、宽禁带半导体、晶体纤维、机器人等5个领域建设了创新中心。精品钢产业技术研究院与东北大学王国栋院士达成意向。量子产业技术研究院筹备建立山东量子信息产业联盟,由15名院士和知名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作为研究院智库。氢能源及燃料电池应用技术研究院已拟定建设方案,由省政府和中国工程院指导,济南市、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山东氢能联盟共同承建。引进丁肇中团队组建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
培育高端新兴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加速推进
自2011年5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成立至今,量子产业在泉城济南这片沃土上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新成就。
清华大学教授、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院长王向斌说,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成立以来,在量子技术研究和应用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组织建设的济南量子通信试验网,是已知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承载实际应用的城域量子通信网络;与山东量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联合组建的周期极化铌酸锂波导实验室,是世界上第三个完全掌握逆向质子交换铌酸锂波导研发技术的平台,实验室研发的量子核心关键器件被广泛应用于京沪干线、济南市党政机关量子通信专网等重大工程;人才队伍建设成绩斐然,已汇聚了5个由杰出青年、长江学者领衔的高素质研发团队,组建了由潘建伟院士任主任、窦贤康院士任副主任,共包括3名中科院院士、6名国家杰出青年和2名泰山学者在内的高水平学术委员会。
“技术是我们的核心优势,华熙生物的目标是成为生物科技领域的华为,叫响民族品牌。”华熙生物董事长赵燕表示。如果没有“故宫口红”的一夜爆红,这家专注于生物科技研发的企业对于多数人而言仍旧是“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正是这家“默默无闻”的企业,实现了济南独角兽企业零的突破。
今年5月,省工信厅网站公示《2018年山东省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名单》。独角兽企业有两家,济南华熙生物上榜。准独角兽企业共17家,济南9家上榜。由此,济南独角兽、准独角兽企业达到10家,不仅实现了从无到有,且数量全省第一。济南正式成为一座“独角兽之城”。
高端新兴产业是新动能的主阵地。今年以来,全市科技部门围绕新动能,聚力打造全省创新和成果转化高地,高端新兴产业蓬勃兴起,全球首套量子雷达、量子手机和量子芯片加快产业化;积极对上争取大科学装置、大科学计划、大科学工程,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方案顺利通过科技部论证答辩。企业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浪潮集团获批全省首家云计算装备产业创新中心,齐鲁制药位居2019中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前三强。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运营服务重点城市,2018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2141户、85.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495户、17.8亿元。上半年高企税收优惠311户、8.6亿元。
全国首创“人才有价”体系为新产业发展强力赋能
济南高新区全国首创“人才有价”评估平台,平台采用了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首创“四CAI”(才、彩、采、财)人才评价标准,通过数据采信和大数据算法,采用400多项指标、数千个要素,对人才的当前价值、潜在价值和未来价值进行综合预判,将人的综合信用以“身价”的形式呈现,并给出身价、金融价值和岗位价值报告。在第二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上,首次采用“人才有价”评估平台为优质项目团队评估身价,共评选出10个“千万团队”和10个“亿元团队”,并持续跟进为参赛的高层次人才项目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
率先探索了全国首个以个人信用为基础的金融创新模式。“人才有价”平台与银行、保险等机构联动,构筑起“银行授信、保险担保、政府补偿、基金支持、配套参与”的多维金融创新协同机制,让人才“身价”成为像黄金一样的“硬通货”。截至目前,浦发银行、恒丰银行、泰山保险等35家金融、类金融机构与“人才有价”评估平台签约,认可平台对“身价”的评估。
率先打造全国首个人力资本服务主题产业园。依托国际金融城汉峪金谷4.6万平方米的物理空间,以“人才评估定价、人才银行、人才保险、人才基金、人才价值交易、人才大数据”六大业务为核心,率先打造了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主题产业园。目前产业园已经聚集智联招聘、上海外服、锐仕方达等35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以及前海创投、神舟教育等20余家人力资本服务领域,与华为、腾讯、百度、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等知名龙头机构对接合作,加速推进以“人才测评、人才大数据、人才金融、教育培训、健康促进、知识产权、科创加速、双招双引、人才价值交易、理论创新”十大业态为核心的千亿人力资本产业体系建设,逐步形成“总部、区域总部、业务单元总部”的产业集聚。
率先创建全国首个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济南高新区以研发上线的“人才有价”评估平台为核心,打造了“供给侧、需求端、服务链”三位一体的人力资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并于今年7月22日正式揭牌成立。目前,平台已分别与济南市政府、山东省总工会、齐鲁工业大学、济南大学等主体签署战略合作关系,努力实现“城市有价、工匠有价、学子有价”的构建。未来,济南市将探索培育人力资本品牌示范项目,将“济南高新模式”向全国复制推广,全力构建立足山东、服务全国、联通世界的人力资本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打造人才强国战略的创新载体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强力引擎。
大力实施科技招引高端成果人才加速汇聚
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中国·济南新动能国际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吸引了来自全球25个国家、近400个参赛项目参赛。他们分别在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与医疗康养三个领域展开了竞技。
“‘双创大赛’具备了高层次、国际化、前沿性、引领性的特性,实现了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国际产业趋势与济南市情紧密结合、招商引资与高端引智紧密结合、项目孵化与创客招募紧密结合。”获得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领域组一等奖的山东籍参赛选手顾大重高兴地说,“济南是一方投资兴业的热土,我将为家乡的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济南版”科技孵化器,早就迈出了更大的步伐。2017年7月,济南科技金融大厦投入运营,线上平台同期试运行,如今已签约入驻转移转化类、知识产权类、金融类、协会类等服务机构40多家,探索形成了全国领先的“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科技金融和成果转化服务模式。今年上半年,“评保贷投易”五位一体联动服务模式已经帮助企业完成融资2.59亿元,涉及企业12家。“泉城科创交易大平台”线上平台注册企业达到428家。此外,搭建了“企业池”、“担保池”、“银行池”和“项目库”三池一库,入库企业达1500余家。
积极围绕高端人才、大院大所、大企业总部、海外创新资源四大板块开展科技招引。引进院士及诺奖团队30余个,启动了“院士谷”建设,山东“院士之家”落户济南;吸引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北京邮电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在济新建研发和成果转移转化机构30家,济南市荣获国际人才交流“最具潜力城市”称号。
创新是历史进步的动力、时代发展的关键,位居今日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创新兴则国兴,创新强则国强,创新久则国家持续强盛。于济南而言,创新是“走在前列”“扬起龙头”的核心驱动力,更是打造“四个中心”、建设“大强美富通”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最为倚重的推进器。
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创新就是抓发展。当今世界,科技竞争“你追我赶”,面对新形势,济南正在全力推进科创中心建设步伐。创新环境的地基打得越宽广、越深厚、越扎实,济南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大厦才会建得越坚实、越雄伟。
(文/本报记者 邹建明 图/本 报 记者 陈长礼)
新闻推荐
近日,广东的黄女士在被确诊为乳腺癌同侧复发后不久,就收到了来自太保安联的“粉红守护”乳腺癌复发转移疾病保险10万元理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