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从一把椅子开始的艺术村庄改造

来源:成都商报 2019-09-28 01:25   https://www.yybnet.net/

老房子的门帘上是村民用旧棉裤做的桂花树

在那把椅子出现之前,葛家村很难和“艺术”联系在一起。大部分年月里,这里都只是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藏在浙江省东部沿海的群山深处。

那张造型像小山一样起伏的椅子是个新事物,但它的风头很快就被越来越多的新鲜玩意儿盖过了:不到3个月,这个500多户人家的村庄里出现了40多个共享空间和近300件艺术品,还建了美术馆、画廊,酒吧。

第一次讲座只来了26个人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是那张椅子的设计者。今年4月初,他应邀来到宁海,试着用艺术为农村带来一些改变。

葛家村的人们以务农为生,但没有多少耕地,也谈不上其他资源。山上的竹林和大片的桂花树是村里少数值得称道的东西,但是这些年,竹子不值钱了,办了几届“桂花节”也赚不到什么钱。

近些年,村里几乎只剩下老人、妇女和娃娃了。双向两车道的道路经过村庄,两排小洋楼立在路旁,那是葛家村最光鲜的地方。其余大多是老房子,有些都坍塌了。

之前主要做企业品牌设计的丛志强,偏偏看中这里。为了动员村民,他特意设计了讲座内容,不仅把那些很华丽的辞藻剔除干净,就连讲座的时间都精心控制。

但是,在这个差不多有1600人的村庄,只有26人来听了他的讲座,“80%看起来是凑数的”。他试着用案例和图片向人们解释要干的事情,可大家明显听不懂。

艺术家来了又走了

丛志强的第一次改造行动,计划进行12天。可是在开始的4天,几乎毫无进展,没有人相信这个艺术家能够给一个村子带来什么改变。

这些年,中国的农村没少见艺术家。一次又一次的乡村改造中,有的艺术家把奇形怪状的雕塑立在村口,也有世界知名的建筑师在泥土地里盖起了让人惊叹的房子。

并不是所有艺术家和农村的碰撞都能发生足够令人震惊的反应。某地村民说,艺术家进村的第一天,能看见他们画井盖,第二天就在他们的房间里听到打牌声。

“国内艺术介入乡村这个圈里边,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艺术家来了,村子里热闹非凡,艺术家走了,村子回到以前。”丛志强说。在他看来,出现这种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目前乡村的设计95%都是由艺术家这些“外援”完成,大多数村民只是旁观者,他想摸索一条新路。

这把椅子不是随便修的

第四天,丛志强决定修一把椅子。

之前,他在村子里做过很多调研,包括观察村民的生活轨迹,最后找到了挨着老祠堂和小超市的那块地方,茶余饭后,妇女和老人总是喜欢在那里聊天,可是一棵古树下摆着的几块大石头,是他们唯一可以歇脚的地方。

看起来微不足道的椅子能解决最实际的问题,这是丛志强选择第一件艺术作品时重要的考虑因素。“村民做东西很简单,第一考虑是不是有用,第二考虑是不是能赚钱,如果两个都不靠,他就会认为是行政指令,不会主动跟着干。”

做椅子的材料,他选了村里最常见的石头和竹子,用石头垒起的椅子,让沉寂多年的匠人有了施展空间,五六个50岁开外的村民参与了这件事情。一位村民后来告诉丛志强,因为会垒石头,他以前在村子里是个受人尊敬的人。人们慢慢住进了小楼后,他不好意思再提起这项技能。

这把椅子,让他找回了从前的感觉。他说等孙子回来,要带他看看爷爷的“作品”。而对丛志强来说,这张椅子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村民们开始相信他。

了解每个村民的需求

“村民们一旦知道你做东西是为他们考虑,就很容易被触动。”由外人主导的乡村改造往往对不上村民的胃口,丛志强试着改变这种情况,他挨家挨户和村民聊天,了解和照顾他们的需求。在设计一家酒吧的时候,丛志强听院子的主人说,墙头上野生的仙人掌陪了他十几年,就专门把那些显得有些杂乱的仙人掌保留下来,还给酒吧起名“仙人掌酒吧”。

村民叶仙绒家里,堆着孩子们写的书法和各种乱七八糟的老物件,丛志强就给她设计了一个美术馆,楼上挂书画、楼下放那些绣花鞋、脱粒机……

在施工队干过的村民根据一张示意图,用竹子建起一座凉亭;手巧的村民把毛竹砍几刀,塞上灯泡,搭起了一个“户外灯光秀”。还有不知道哪位村民把废旧的棉裤加上几根红布条,做成桂花树的模样,缝在门帘上。

来了灵感的村民会把自己的作品发给丛志强征求意见,他们甚至也会直接修改艺术家的设计——村外的竹子长廊里,原本设计了一串风铃,丛志强后来发现这个设计被村民改了,一位72岁的村民在风铃上拉了根有颜色的线。他告诉丛志强,那是为了防止大风吹起风铃伤到人。

越来越多的院子敞开了门

看到这件事能吸引这么多人的兴趣,很多人都意外极了。因为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是一件困难的事。当地一位干部说:“现在村里都很少见大家自发干一个项目了,叫村民开个会还要给误工费。”

越来越多的院子敞开了门。还有已经废弃的院子重新发挥作用:盛猪食的石槽变成了喝茶聊天的石桌,4户人家屋后堆放杂物的备用地一起拿出来,做成了一个休闲的公共场所,还有一个共享空间,是8户人家共同拿出自家院子打造的。

葛家村渐渐出名了。如今,隔壁村的人吃完晚饭都会溜达到这里看上一看。

葛家村的初步实验之后, 2019年暑期,宁海县又从全国请来了30个艺术团队进入乡村,提出了更长远的规划。《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拥抱彼此,致敬未来!张近东致信家乐福中国员工

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交易完成9月27日,苏宁易购(002024.SZ)发布公告称,已经完成收购家乐福中国的股权交割手续。紧随公告流出的...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从一把椅子开始的艺术村庄改造)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