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刘超)前不久,合肥市民频频在朋友圈晒出“合肥蓝”的美图,碧空如洗,云光粼粼,即使透过屏幕,也能感受到好天气带来的心旷神怡。蓝天白云频现,市民幸福感满足感不断提升,而这背后,是合肥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不断努力。9月24日,记者随合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的庐州环保世纪行活动,对合肥市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进行了实地采访。
近年来,合肥市对标长三角重点区域,围绕火电、建材等行业、“散乱污”企业、散煤、柴油货车、扬尘治理等重点行业和领域,优化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等“四大结构”,强化环保执法督察、区域联防联控、科技创新和宣传引导等“四项支撑”,全面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中心,记者看到,中心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通过监测点的车辆尾气排放的数据,短时间内就能发现行驶中的汽车尾气高排放车辆。
合肥市生态环境局机动车排气管理办公室张聪介绍,合肥市自2012年投资150万元建设机动车排气监管系统,2016年合肥市建设固定式机动车遥感监测系统。通过目前已建立的三套机动车排气污染监控系统,使合肥市的机动车遥感处罚机制形成了常态化运行。截至今年9月,遥感检测上传公安交警部门复核处罚条件的超标车辆21辆次。
今年起合肥市试点重型柴油车OBD在线监管系统,目前已经接入12辆合肥地区重型柴油车。近期合肥市还将计划对500辆重型燃油车加装OBD在线监管系统,实现对重点柴油车的排放实时监管、在线监控。
从解决大气污染的结构性问题入手,合肥市科学防治大气污染,着力改变产业发展、能源消费、交通运输、扬尘治理、矿山开发、土地使用结构,源头治理燃煤污染。
走进合肥热电集团天源厂区,一根红白相间的大烟囱巍然矗立。大烟囱微微吐出一丝丝“白雾”,在当天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其可见度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市民有时候不理解,认为这个白雾是污染,其实它的主要成分只是水蒸气。我们现在所有的燃煤机组的排放均已达到10毫克/立方米以下,已经达到了国家环保标准。”合肥热电集团副总经理周文德介绍。
2018年2月起,合肥热电集团积极响应省市政府文件要求,积极开展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截至目前,该集团下属5家热源厂17台锅炉,已完成11台锅炉改造任务,并已顺利投运,剩余的6台锅炉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近年来,合肥热电以6个‘不冒烟的烟囱’,累计代替了至少600家企业的‘高污染的小烟囱’。”周文德说,“同时合肥热电先后在天源热电、东方热电,建成污泥焚烧及干化项目,目前污泥日最大处理能力540吨,年污泥处置量约9万吨。”
2014年以来,合肥市共计淘汰燃煤锅炉1784台1566.15蒸吨。开展全市散煤集中整治行动,出动执法人员1200余人次,排查市场主体459户,发放宣传资料776份,约谈经营主体32户,对禁燃区内的15户散煤销售网点,均已按照要求停止销售并基本完成搬迁。
新闻推荐
严汉平在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 推进扫黑除恶治乱 强化安保维稳措施 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营造安全稳定社会环境
本报讯(记者杜音樵)9月29日,市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暨重点行业部门乱象治理情况通报会召开,市委副书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