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颐
《蚂蚁的故事》是一部有深度又接纳普通读者的科普佳作。该书的两位作者都是蚂蚁领域的权威学者,德国行为生物学家博尔特·霍尔多布勒与美国社会生物学家爱德华·威尔逊,尤其后者的声望可谓20世纪生物学家的代表。两人合作的专著《蚂蚁》获得了1990年的普利策奖,《蚂蚁的故事》就是《蚂蚁》的通俗版本。
蚂蚁世界是等级森严的社会。每天负责食物的其实只有工蚁。有些兵蚁因为上颚巨大无法进食,要靠工蚁来喂养。雄蚁的古英语叫“drons”,就是不劳动的“寄生虫”的意思。蚁后是名副其实的集群统治者,所有蚂蚁都围绕蚁后服侍蚁后。但是,蚁后至高权力的获得,必须由工蚁行使最终的“议会控制权”。每个蚁群都有一些预备役的“处女”雌蚁,它们在交配后会褪去翅膀变成蚁后。蚁后并不是唯一的。
蚂蚁是竞争性很强的生物。为了保证数量优势,多数集群的巢内部都不只有一只蚁后,每只蚁后的周围都聚拢着一个小团体,所有团体组成的集群的规模,决定了它们能否在与其它蚁群的战争中获胜。多种蚂蚁在奠基巢期间都有多只蚁后的联盟现象。每只蚁后都会找寻其它蚁后结成联盟,消灭其它的对手,然后联盟瓦解,曾经的盟友成为仇敌,直至最后产生获得最多拥护者的领导人。
在这个过程里,为了效忠的对象,工蚁会不择手段地耍伎俩,最大程度地破坏对手的卵,吃掉它们或者拖出去扔掉。蚂蚁的“宫斗剧”比人类更残酷。
作者细致描述蚂蚁各种有趣的行为。比如,蚂蚁为何被我们认作勤劳的化身?因为古代时生活在干旱地中海环境里的收获蚁把勤勉的习性发挥到了极致,以至于连所罗门这样的智者都赞美它们,古老的口述世代流播蚂蚁的传说。收获蚁对于缔造地中海文明确实贡献很大,这种蚂蚁能够帮助物种扩散种子,对某些植物的生死起着关键作用。行为生物学是非常有趣的学科,重在搜集各种生物行为,并分析动机。蚂蚁之间的战争都与领地或食物有关,它们怎样构建工事,怎样合纵连横,怎样炫耀武力,怎样觅食,怎样回家,怎样繁衍后代……这些蚂蚁行为还有更深一层意义,特别是蚂蚁的利他主义之谜,为了群体效益的最大化,宁愿牺牲个体的极端表现,实在让我们叹为观止。
《蚂蚁的故事》
[德] 博尔特·霍尔多布勒
[美] 爱德华·威尔逊 著
浙江教育出版社
新闻推荐
孟庆斌在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的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上强调 加强调研成果转化运用 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本报10月31日讯(临报融媒记者徐洋)今天下午,市政府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成果交流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