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小学生戴头环监控走神#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有质疑声称该项技术涉嫌侵犯学生隐私。
10月31日,涉事公司BrainCO(强脑科技)称,强脑科技将该脑机接口头环设备定位成一款辅助教研的工具,产品为专注力训练系统,而不是用于监控的系统,不需要长期佩戴。同日下午,浙江金华市金东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心理暗示作用,学生使用该头环时注意力的确有所提升,目前由于舆论热议,该设备已暂时停用。
有专家建议,对于技术用于教育教学,必须立法规范。
[争议] 小学引进头环监测注意力
近日,微信公众号“量子位”公开发文质疑浙江省金华市孝顺镇中心小学引进的赋思头环。文中介绍,这种头环可以检测脑电波,评判学生上课、写作业时是否集中了注意力,并给学生的注意力情况打分。
记者在孝顺镇中心小学官网查询到一篇关于赋思头环的文章,文章中称,该头环不仅是学生之爱,也是教师之喜。赋思头环能有效地提高教师对课堂的把控程度,实时了解学生的上课动态,并通过分析课堂报告,更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设计。
对此,不少网友提出质疑,认为该头环有监测学生、泄露隐私之嫌。亦有网友认为,这样检测学生,到底是智能头环还是家长老师们的“紧箍咒”?[专家] 或增加学生精神压力
引人关注的这款名为“赋思头环”的脑机接口头环设备,目前在强脑科技淘宝旗舰店内售卖价格为3499-3979元不等。
记者注册该APP软件时发现,新人用户第一次登录时需进行“专注力及学习能力评估”,问题包括“在嘈杂的环境中你会心浮气躁学不进去吗?写作业时能做到像打游戏、看电视一样专注吗?”等在内的八个问题。
测试结束后,进入课程训练。内容有“脑放松训练”“神经反馈训练”“专注力维度训练”三个类型,每个类型有不同的配套课程。官网建议,每次使用头环时间在30分钟,头环还有注意力指示灯,其中亮蓝色代表为涣散、亮黄色代表正常、亮红色为专注。
10月31日,BrainCO公关经理接受采访时表示,此套产品为专注力训练产品,原理为“脑神经反馈训练”。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教授告诉记者,教育是有情感和灵魂的,需要老师的引导和启发,但是,在资本的介入运作下,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引进人脸识别、大数据技术,用于课堂教学,但有的服务是功利地监督学生、强化纪律、提高分数的应试目的。这或会对学生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也会给学生更大的精神压力,还涉嫌侵犯、泄露学生隐私。熊丙奇强调,对于技术用于教育教学,必须立法规范。
也有教育专家认为,让学生佩戴智能头环检测注意力的做法没有科学性。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说,任何一个孩子注意力都是有限的,比如说小学生最多只能集中十几分钟,孩子的注意力有基本的规律,不能违反基本规律,要求孩子在更长时间内集中注意力。
[追问] 头环如何进课堂?
赋思头环如何进入浙江金华孝顺镇中心小学的课堂上?
10月31日下午,金东区教育局相关工作人员接受采访时介绍,使用头环的“赋思学堂”并非“实验班”,而是“实验教室”;头环也并不是每天都要佩戴,而是一周一次。“学生是无偿、自愿使用头环,家长也对此表示认可,学生也未产生任何不良反应。”
上述工作人员称赋思头环是当地“乡贤”、杭州嘉银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小仙为回馈母校,于2018年向孝顺镇中心小学捐赠了50台。
根据媒体梳理,天眼查资料显示,2018年12月21日,浙江强脑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在成立了仅仅4天之后,2018年12月25日下午,该公司的投资人——杭州嘉银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孔小仙带着BrainCO创始人兼CEO韩璧丞一同前往浙江这所小学,进行了头环的捐赠。BrainCO公司官网介绍称,韩璧丞为博士学位,系哈佛大学脑科学中心的候选人,在医疗设备开发方面拥有7年的经验,并拥有多项专利。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检索及分析系统显示,2019年1月2日浙江强脑科技曾申请“注意力训练方法、装置及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发明专利。目前该发明仍处于实质审查阶段,并未获得专利授权。
[回应] 希望帮助孩子提升认知能力
10月31日晚,@人民日报发布微博:当一个生动活泼的孩子,被“黑科技”定性为不够专注,他有权辩驳吗?与其用科技“紧箍”监测专注力,不如用更好的课堂提升吸引力。
11月1日,强脑科技创始人韩璧丞对记者表示,赋思头环的设计目的并非治疗脑部疾病,而只是一个采集使用者的脑电波、追踪专注力数据并对其进行量化的仪器,“有点类似于用体重秤给孩子称体重。”
韩璧丞还称,技术是中立的,就看人类如何使用,“像强脑科技这样的企业,就希望使用这项技术,帮助孩子提升认知能力。”
针对大众关心的“隐私”“监控”问题,韩璧丞认为,强脑科技的产品,包括头环硬件以及手机、电脑端软件等,高度尊重并保护用户的数据隐私,“我们遵循高级别的数据隐私标准并保护这些数据,拿到学生数据比拿到别人银行卡密码还难。”
●马上评
给孩子留点“开小差自由”
说到辅助学习的神器,相信很多人还记得复读机、电子辞典、学习机等等学生时代常用的设备。
这些设备朴素而扎实,技术并不复杂,也没有高深的科技理念为之加持,但算是很多人学生时代不可或缺的辅助利器。观之现在引发争议的神器,被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科学理论笼罩。对于如何切实地促进学生们学习进步,给出的解释不是气死爱因斯坦,就是颠覆脑神经学。
不敢说所有高科技产品都有个别名叫“韭菜刀”,但看着当下那些“神器”一坑一个准,还是忍不住劝下家长和老师们:保持理性,坚持常识,提高警惕,别被教育焦虑冲昏了头。不要在不明就里的时候,就把自己的孩子推进“火坑”。教育系统是保护孩子学习最前沿的屏障。既然是屏障,那就不能随便做了试验田。当一个新生物件在没有证实有效之前便被搬用,那还不如不用。
花了冤枉钱落得个交智商税,还不是最要紧的;最要紧的,是孩子们连“开小差自由”都没了。 (综合澎湃新闻、新京报、中新网等)
新闻推荐
当下,全球自然保护总体形势严峻。野生动植物栖息地退化、破碎化严重,生物多样性骤减,物种灭绝,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灾害频发,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