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举办的第二十届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圆满结束,18名青年科技工作者经过初赛、复赛、决赛等环节脱颖而出,获得大赛优胜奖。已连续举办20届的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迄今吸引上万名青年科技工作者参与,上千万公众通过直播平台观看比赛,在社会上引起不小的反响。
采用演讲比赛这种形式,向社会普及“高大上”的学术问题,是科学普及的一个创新。众所周知,学术问题一般都采用研讨会的形式,在科学共同体内部举行专业交流,而科学普及则大多选择公众关注的阶段性、常识性科学话题。要把前沿性的科学问题直接科普给公众,无疑具有很大的挑战性。北京市科协探索新的科普模式,令人耳目一新。这些演讲比赛选手身处科学研究最前沿,既能捕捉到科学热点,又熟练掌握多种传播技术,因此收到了很好的科普效果。
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来说,演讲比赛是认识科普重要性的契机。演讲比赛涉及的内容都是他们正在从事的科研活动,短短十分钟时间里,演讲者要把自己的科学研究说清楚,让观众听得懂,是一个不小的考验。通过演讲,青年科技工作者体会到科普的重要性,进一步提高了他们的科普意识和科普能力。
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还为青年科技工作者快速成长提供了一个通道,不少人已成长为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要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这已是科技界的共识和行动。当前,科普工作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如果科普工作跟不上,科研成果难以顺利实现社会价值,无法及时惠及民生,甚至伪科学也会乘虚而入,误导公众。
科普工作理应久久为功,力戒图热闹、走过场、重形式。我们期待,像北京青年学术演讲比赛这样坚持不懈、卓有成效的科普活动能越来越丰富,越来越深入人心。(选自《人民日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吴铎思)为进一步推动新疆库尔勒经济技术开发区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开发区总工会建立完善了《开发区工资集体协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