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1版)
记者见到26岁党员蒋凤絮时,她正在帮助社区一位孤寡老人晾晒被子和衣服,平时,她每天都要抽时间探望老人,陪老人说说话,为老人收拾房间、料理家务。文明创建中,小蒋一有时间就挨家挨户进行文明宣传和劝导,知道谁家有喜事了,就会送去一束鲜花,知道谁家有难事了,就帮忙跑跑腿,用真心换来居民对文明创建的理解和支持。
“在煤电社区,小区居民有啥烦心事、堵心事,一个电话打给楼栋党员,他们就会帮着解决,或把问题收集起来,由社区统筹解决。”刘莉说。
在公路局小区采访时,记者遇到了小区居民张霞。“别看这是个老旧小区,居住环境可好了!”张大妈特意带记者看了安装在每个楼栋下的小“铁盒子”。上前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电动车专用充电箱”:一排排充电箱有序排放,造型美观。
“过去,每个小区虽然都建了非机动车停车棚,但由于棚小、车多,许多住户停车充电还是很不方便。”刘莉说,许多居民把这个问题反映给楼栋党员,“16小时党支部”再把群众意见收集梳理后向社区集中反映。于是,社区结合群众需求和实际情况,在老旧小区内都安装了300多个统一制式的充电箱,方便、实用又安全。
为方便党员之间联系,煤电社区每个小区还建有“16小时党支部”微信群,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以及需要党员出力的任务,第一时间在群里发出通知,党员主动“认领”。党员还可以在群里学习交流,聚焦主题教育交流心得体会,围绕社区事务共同商讨对策。
如今,煤电社区8个老旧小区个个旧貌换新颜,让居民们有了满满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大家一提到“16小时党支部”都有说不完的话。“党员在小区里主动站出来,让群众感觉到党员就在身边,党组织就在身边。”社区居民说。本报记者 谢文东
新闻推荐
中马合拍历史大剧《郑和》新闻发布会11月1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马来西亚新濠天影有限公司与中国国际文化艺术中心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