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湖南上中学,每年秋季学校都要组织一次10天左右的支农活动,主要任务是摘油茶果。
到生产队安排我们分散住在社员家,一般都是在阁楼铺上稻草就成了床,虽简陋但我们感觉很新鲜。第二天我们在队长引导下一字形排开开始采摘,先把茶果放到背篓里,装满后倒进箩筐。油茶树一般3米左右高,抓住枝条就可以摘到,要求是不要漏摘争取“颗粒归仓”。大家摘得热火朝天还展开了竞赛,结果一位家在农村的女同学得了第一,别人一上午摘两箩筐,她竟摘了三筐半,而且挑起担子健步如飞。采摘的油茶果一律先倒在生产队准备的一个大广场上晾晒,然后去皮入库等待榨油。一次下雨不能进山采摘了,当时正是大搞阶级斗争时代,生产队安排我们举办了一天忆苦思甜活动,请几位老贫农讲在旧社会受的剥削,还做了野菜团子给我们吃。
劳动是艰苦的,但休息之余也有欢乐,摘野果吃成了我们的最爱。最多的野果是野弥猴桃,味道酸中带甜,还有酸枣、野柿子等。采摘结束后,生产队为表感谢,还特地杀了一头猪做了一大锅红烧肉犒劳我们。
50多年过去了,回忆当年支农摘油茶果情景,不但使我们增强了劳动观念,而且生活也更加充实快乐。
新闻推荐
■特写新华社上海11月5日电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5日在上海开幕。国家展里的中国馆究竟有啥新亮点?模拟驾驶大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