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据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胃癌每年新发病例数在常见恶性肿瘤中排第三位,每年新发病例45.6万,死亡人数39万,平均每两分钟就有1名国人因胃癌去世。近日,2019年首届“胃癌关爱日”公众宣教活动在北京举办,呼吁全社会集结爱心,帮助胃癌患者。
胃癌高发 形势严峻
胃癌正在悄无声息地潜入人们的生活,胃癌的发生除遗传因素外,还与环境(如空气污染)和生活方式(如胃黏膜慢性感染、吸烟、饮酒以及不良饮食)等息息相关。据介绍,睡眠不规律、嗜爱宵夜、抽烟喝酒、重口味饮食等,这些不良习惯都可能引起胃部出现不适症状,甚至导致体重下降,当胃部出现这些异常反应征兆时,一定要尽早就医,及时诊断治疗。
我国目前的胃癌现状是发病率高、早诊断率低、死亡率高,很多国人对早期胃癌筛查意识薄弱。科学认识胃癌以及所患胃癌的类型,是获取最佳治疗的第一步,第二步是至关重要的“时间”概念,防治胃癌要有更“早”的行动意识,即 “三早:“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越早发现,治疗效果就越好。胃镜检查加病理治检是胃癌诊断的“金标准”,是最有效的胃癌筛查方法,部分早期胃癌在内镜下局部切除病灶即可获得根治性治疗,早期胃癌及时治疗后,其5年生存率高达90%以上。
如何早发现胃癌
我国胃癌发病区域包括东北地区、河西走廊、沿海地区(江浙、福建)等。从预防角度来说,首先要从生活环境入手。在生活习惯上,要提倡吃新鲜食品,拒绝吃变质、霉烂或少吃腌制食品,这种都是致癌物含量比较多的食物;一些经过高盐加工之后的食物,或多或少都含有一些致癌物。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三餐饮食规律,不熬夜或少熬夜,这些都与健康有直接关系。
其次,对慢性的、良性的胃病要及时治疗,特别是国人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率比较高,要引起重视。幽门螺旋杆菌被世卫组织明确定义为促癌因素,是诱发胃癌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一旦发现就要进行及时治疗,特别对一些癌前疾病或者癌前病变,要更多地重视,防止癌前病变演变成癌种。
其三,要重视体检。虽体检越来越普遍,但体检的针对性不强,比如不包括做胃镜等这类对胃癌或其它肿瘤筛查的项目,这些都是影响早期肿瘤发现的一些关键因素。
如果以上这些因素能够得到改善,就可以大大降低未来癌症的发病率。即便是患了胃癌,也可以早期发现,对治疗带来很大帮助。特别是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人群,有肿瘤家族史、有胃癌前期疾病(如慢性胃溃疡、胃息肉、肥厚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等)的人群,一定要更加重视起来。 喻京英
新闻推荐
2010年9月23日上午,我荣幸地参加了由《海军集邮会》和《邮刊与主编》联合举办的“椰林空战胜利45周年纪念”活动。当北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