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兰、老字号曹素功墨厂、上海工业文化遗产……一个个事关本土文化发展的议题被放上了政协委员们的会议桌。
1月17日下午,在“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推进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专题会议上,对于如何让上海本土文化发扬光大,不少政协委员迫不及待地报出了自己的委员号,申请发言。
本文图均为 上观新闻 图
“文化是城市的灵魂,体现了城市的吸引力,创造力和竞争力,激发文化创造创新的活力,对于上海彰显城市精神和品格,构筑在新时代的战略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市政协副主席张恩迪在专题会议上开幕发言表示。“目前上海白玉兰文化与荷兰郁金香文化、日本樱花文化等相比较,文化品牌价值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王慧敏建议,推动上海市民文化节和上海市民绿化节跨界合作,在白玉兰一年一度盛开之际,举办上海市市花白玉兰文化节。笔墨是中国文化艺术的灵魂,老字号则是上海文化历史的缩影。陈海波委员带来一份由61位政协委员联名提出一份提案,他们共同牵挂的是一块有着350多年历史的墨。
原来,委员们2019年在调研中发现,国家级非遗品牌曹素功厂房所在的南山路被纳入旧区改造计划,使得曹素功和周虎臣两大非遗老字号文化品牌直面生存危机。
“改造旧里的同时,政府能否给予曹素功更多政策性的大力支持,把危机转为机遇?”陈海波表示,笔墨的非遗传承恰是上海打造“四大品牌”需要的题材,是上海打造设计之都、品牌之都充分发挥的品牌内容和城市特色,建议结合四大品牌建设,打造集非遗生产、旅游观光、非遗传习、非遗研究、非遗传播互动于一体的非遗示范基地。
吴榕美委员则带来了一份90多人的联合提案,其提出,为了保护这座城市,使具有历史文脉的工业场地不再被随意拆除和损毁,需要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方式保护上海的工业遗产。
“上海是六个没有世界遗产的省级行政单位中的一个,因为中国的世界遗产中,尚无一个工业遗产。早在2009年,(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纂了上海工业遗产实录。2015年市文物局公布上海300处遗产,值得全社会的关心和重视。”吴榕美介绍,这些工业遗产近70%在一江一河沿岸,因此吴榕美为代表的90多名委员联合提案,上海是中国工业文明的摇篮,将黄浦江、苏州河沿岸近现代工业遗产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申报,正是上海升级的突破口,使之成为未来滨江景观的特色,让市民游览滨江的同时,感受工业文明和城市历史的碰撞。谁来发展本土文化?何琳委员表示要打造海派文化,培养本土人才,激发本土创作者的活力同样重要,“文化表达具有很强的地域性,极具灵魂和传世性的作品,作品表达的是现在的自己,也是过去的自己,甚至是父辈,是故土的过往。创造者的乡土文化决定了作品的内核,比如说视频美食博主李子柒,每个画像都透露着浓浓的乡情。”(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规劝犯罪嫌疑人回国投案本文图片均由钟伟锋图 浙江青田县检察院与县侨联联动,成功规劝一名污染环境案犯罪嫌疑人回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