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20年春节,寒风凛冽,病毒肆虐。
万家灯火团圆之际,有一群人他们“逆行”向前,放弃假期,放下家庭,坚守在临床第一线。
他们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早日战胜疫情,守卫人民健康。
从1月26日起,澎湃新闻浦江头条栏目推出《医护日记》,记录那些在临床一线为人民健康而战的医护人员。
2020年2月7日。
在武汉的这些天,深深感受到了“温暖”的含义。许多爱心人士给医疗队送来了生活用品、食品等,太感动了。无情的口罩让我们之间拉开了距离,希望春暖花开之日,我们已摘下口罩,国泰民安,幸福安康。
前两天值早班(值早班的任务是直接护理患者),虽然早起胃有点不舒服,但我还是早早地来到了病房。来武汉半个月了,现在的我踏入金银潭医院北二楼的隔离病房已不再紧张。
19床的大叔远远地向我招手,我快步走上前:“大叔,你能认出我?”大叔吃力地回答:“没有,但是我看见你身上写的名字了,丁丁,谢谢你这几天的照顾,代我也谢谢其他护士。你们上海医疗队真了不起,但是我的病,我自己知道,我原本就有糖尿病、高血压,估计这次……难……”
“大叔,你别这么说,我们来就是帮你们渡过难关的,放心,我们一起努力,一定会好起来的!”我泪点低,防护面具下已泪流满面,竟不知道怎样安慰他,便故作轻松地说:“我们很厉害的,我们的团队都是来自上海各家医院的精英,你要相信我们。”说得我自己都信心满满,看到大叔慢慢舒展的眉头,我暗暗给自己加油。
这位大叔是我所在病区里最危重的患者,呼吸急促,心电监测指标很不理想,每天靠高频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挽救如此危重的患者很难,但是我们的团队绝不放弃,医生查房后,再一次讨论调整治疗方案,护士精心护理、密切观察,积极配合医生治疗,真心希望这位大叔能早日恢复,健康地走出金银潭医院……加油!大叔!加油!北二团队!!
大年三十(1月24日)傍晚17时55分,丁士英收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她的别样除夕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还清晰地记得大年三十(1月24日)傍晚17时55分,我收到医院出征武汉的通知,那一刻我还在医院值班。18时15分,护士长李万娟到医院与我交接,我们在七病区汇合。见面的那一霎那,我与她相拥而抱,泣不成声。是激动?是紧张?还是离别时的不舍?我自己也搞不清楚……别样的除夕,我是在飞机上度过的。
丁士英(右一)与上海援鄂医疗队战友们在一起
丁士英在对病房进行消毒
丁士英在隔离病房里使用的体温计存放盒
上岗前是紧张的培训、演练,第三天(1月26日)就迎来了自己援鄂工作的第一个夜班。北二病区陌生的环境给我带来了一丝丝紧张。本着“工作未完成不下班”的宗旨,我的第一个夜班从前一晚的23时30分一直到第二天的9时30分才结束,除去刚进入隔离病房的紧张之外,工作还算顺利。脱去防护服的那一刻,我感觉重生了,被护目镜、口罩压了10小时的鼻子耳朵终于解放了……第2个班对我是个考验,进隔离病房的那一刻,我就开始心慌胸闷,后来在战友的指导下,慢慢平静了下来。5个多小时的工作在汗水滴嗒下完成,回头想想,我都有点佩服自己是怎么扛过来的。
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呼吸内科主管护师丁士英穿好防护服准备进入金银潭医院隔离病房
身穿防护服的丁士英
出征第5天,我还没和家人通过电话,只是发送微信语音,或是文字问候,我怕一开口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直到1月28日,情绪稍稍平复,才给家人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可老爸的声音还是没让我控制住情绪,电话那头,老爸虽极力克制自己,短短几句话语就挂了电话,怕我听出他担心的声音,可我还是控制不住哭了……
上海援鄂医疗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紧张工作
许多爱心人士给上海援鄂医疗队送来了生活用品、食品等
第三次哭是1月31日收到科主任周敏发来的语音,语音里的她泣不成声,说要来(武汉)换我回去,我的眼泪哗哗直流。我平复了一下自己的心情,安慰她说:“不是我小瞧你,就你这么薄的身板来换我,顶多一天就倒下了。”她笑了,我们在笑声、哭声中共勉,愿这场战役尽快结束。
(澎湃新闻记者 俞凯 整理)(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李文亮已经走了,不知道该说什么好。很难过。默默哀悼之余,也很忧虑,很着急。绝对不能忘记,他是因为疫情,因为想救人出现在你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