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4年,大鼠疫从春天开始在伦敦横行。这是继1348年黑死病后,伦敦遭遇的最沉重打击。
同黑死病相比,伦敦鼠疫死亡人数大大降低,许多学者都认为,这背后的功臣是 “隔离”——伦敦大鼠疫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在一个城市用此应急方法来对抗瘟疫。
其实,伦敦人并不是“隔离”的发明者,最早的医学隔离记载是中国的秦朝——著名的“疠迁所”。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学者都认为2000多年前的“疠迁所”是中国古代专门收容麻风病人的隔离场所,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隔离医院”。
不过,随着1975年湖北省云梦县 “睡虎地秦简”的成功挖掘和考证,我们才明白,“疠迁所”并不是值得自豪和夸耀的中国医疗史见证,而是一种刑罚手段。
睡虎地秦简详细地记录了秦代统治者们如何处理麻风病患:病人被关在“疠迁所”里,等待他们的命运不是治疗和康复,而是“定杀”——投入水中淹死或活埋。
麻风病因为传染性强和患病后极度痛苦,让2000多年前的人类对这一类病患带有恐惧和歧视的心理。医疗水平不足以治愈,当权者于是选择放弃病人,这不仅可阻断对其他人的传染,也节约了治疗护理成本。
经历千年发展,隔离终于以理性、正向的方式出现在人类的历史。
在遭遇了黑死病后,欧洲开始推行隔离制度——1374年威尼斯首先颁布法规,对来往客商中已感染或有感染嫌疑者一律不许进城。 1377年亚得里亚东海岸的拉古萨共和国颁布了对海员的管理规则,所有被疑为受鼠疫传染者,须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环境里停留30天后才准入境,后来隔离期又被延长至40天,称四旬斋,“海港检疫”一词即来源于此。1383年,马赛特开始设海港检疫站。
到了1664年,伦敦爆发大规模鼠疫。著名作家丹尼尔·福笛写就小说 《瘟疫年纪事》,他用大量史料还原了他童年时期遭遇的这场天灾人祸。《瘟疫年纪事》书中描述的种种案例看,伦敦当时实行的隔离是制度化、可操作的。在出现明确标志的“起疙瘩、紫斑或肿块”的症状,要在两小时内上报卫生检察员。确诊之后,患者将被隔离在某一房间,而家人则在其他房间活动,但整个房屋会被上锁、门上或者墙上做记号,然后派人监守。
1666年,伦敦一场大火烧了三天三夜,一万三千多间房屋被焚毁,鼠疫被意外地扑灭了。此后,英国本土再也没有发生过大规模鼠疫。
此后,日益健全的隔离制度被推广到全世界。
1910年,东北爆发鼠疫,剑桥医学博士伍连德将隔离的手段带到了中国。他发明了口罩,并且用火车车厢隔离病患,兴建消毒所,最终将这场鼠疫的持续时间压缩在4个月,解救了千万人的性命。 陈甘露
新闻推荐
湖北22人吞服消毒片中毒 发药小组长:散装药片没有说明,自己父母也吞服了
发药小组长:散装药片没有说明,自己父母也吞服了3月1日,黄梅镇在黄梅县人民政府网站上发布消息称,2月28日上午9:30左右,黄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