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新
2016年6月24日上午6 点半,53岁的北京大学教授、历史学家罗新从北京(元大都所在地)健德门桥下出发,向北而行,走向一段尘封了800年的古道。
15天后,7月上旬下午4点,他完成450公里徒步,到达今内蒙古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政府以东二十公里处———上都遗址公园的明德门。
2018年1月,罗新根据这段徒步撰写的《从大都到上都: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出版;2019年,他凭借此书获得了第十七届华语文学传媒盛典“年度散文家”称号。颁奖词写道———“他以行旅者的谦卑,印证着一种古老的沧桑、悠远的荒凉,而那些细碎的往事、陌生的见闻,不断闪现在一花一草、山河旧梦之中,又为文明写下了个人的刻度。”
进行这段古道的徒步,罗新心心念念15年。元代,每年初夏麦田始黄的季节,皇帝会离开常年居住的大都,来到草原上的开平城(上都,又叫“金莲川”)避暑。从大都到上都一共有四条路,其中两条是驿路,两条是辇路,辇路是专为皇帝所开的道路,往返各一条,罗新走的就是辇路的东道。
15天时间说长不长,当时的元人无论走驿站或辇路,都要花更长的时间。罗新说:“他们不像我们这样一日不歇,急着走完全程。他们的人生相当一部分都在路上。正是这慢速移动,使他们得以更多地同时浸润在自然和社会中,与时代、与大地建起起更丰富、更深刻、更富意义的关联。”
罗新一行自北京健德门启程后,经龙虎台,过居庸关,行黑谷,越沙岭,穿越北京、河北的重叠山谷,直到进入内蒙古草原,来到上都古城遗址公园的明德门。
这条古道,在八百年前,沿途曾是河流清澈,青草茂美,骏马奔腾,万朵金莲花次第盛开,空中白翎雀纵声高歌。八百年中,它曾经见过元朝皇帝乘坐四头大象的风光,见过明朝戍边将士的血泪,见过放牧部落的兴盛与衰落,也有无数诗人、学人与科学家曾经行过。如今,它隐身在尘土飞扬的大道旁,失落于平凡无常的村庄和荒烟蔓草间。在这条路上徒步行走并不如想象中浪漫,伴随着是烈日暴雨,尘土飞扬,山路崎岖,脚上的水泡以及路途风景日渐乏味厌倦,“再肥沃的田野也会单调乏味,再甜蜜的景观也会平平淡淡、千篇一律”。
然而正如作者所言,作为学院派知识分子,尽管总在“研究”中国,但早已习惯了远离山野、远离街巷,远离建筑工地,远离满身脏污的劳作人群,“只是在图书馆、在书页和数字里研究所谓的中国和中国社会。”他直言,象牙塔里的研究者很大程度只是旅游者,只是观光客。但在这条从华北平原进入蒙古高原的古道上,罗新通过实地行走,完成了从旅游者到旅行者的转变,重新理解了人与土地、历史与现实密不可分的关系。
虽然这是一本历史学家的探索发现之书,但《从大都到上都》却非常“好读”。罗新带着带着知识、记忆、思考上路,读者看到的,不仅是有关于历史的追根溯源,还有丰富的古代文献和优美的前人诗赋交相辉映,古人旅途和今日足迹彼此印证,15日路上所见所闻与50余年人生所遭逢的旧人旧事的彼此激发……而作者从容平和的叙述与书写,更是充满了当下大量文字少见的优美和真挚,更使得读者跟随踏上纸上这条“从大都到上都”之路时,感受到了在岁月山河中行走的迷人力量。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倪元锦)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办公空间和租金成本成为阻碍小微企业复工复产的紧迫问题之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