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新书摘 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

来源:农村大众报 2020-03-18 16:08   https://www.yybnet.net/

我是在参观世界上最冷的野生灵长类栖居地——日本的地狱谷野猿公园第一次见到那个管子任务的。导游用这一任务作为猴子智力的证明。河边的喂食点吸引着周围山林中的雪猴。那里有根水平放置的透明管子,里面有一块作为诱饵的红薯。一只雌性雪猴没有像僧帽猴那样用棍子去推,而是将它的小婴儿推进了管子里,并紧紧抓住孩子的尾巴。小宝宝爬向食物并将它抓到了手里,然后它亲爱的妈妈快速将其拖出了管子,并强行抢走了宝宝手里紧紧抓着的食物。另一只雌性雪猴收集了石头从一端扔进管子,于是食物便从另一端出来了。

这些猴子是猕猴,它们和我们的亲缘关系比僧帽猴更近。关于猕猴对工具的使用,其中最漂亮的证据来自美国灵长动物学家迈克尔·冈梅特(MichaelGumert)。在距泰国海岸不远的瑶亚岛上,冈梅特发现了一个使用工具的长尾猕猴种群。我对这一物种非常熟悉,它们是我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对象。长尾猕猴又叫食蟹猕猴。传说这些聪明的猴子会将它们长长的尾巴放在水中,来把螃蟹拉上来。我见过它们用尾巴取食差不多像用棍子一样。长尾猕猴没法像南美僧帽猴那样控制自己的尾巴,因为猕猴的尾巴是不适于用来卷住东西的。长尾猕猴用一只手抓住自己的尾巴,然后用尾巴将食物从外面拨到它们的笼子里面。

对自己身体附肢的操纵又是一例对工具使用定义的扩展,但毫无疑问,冈梅特所发现的是一种成熟的技术。他的猴子们每天都在海岸上收集石头,其目的有两个:大点的石头用来当作榔头,用蛮力来砸牡蛎,直到牡蛎被砸开,露出里面丰美的贝肉;小点的石头用处和斧头类似,可以精准地握住并更加快进地移动,用来将贝类从石头上剥下来。在退潮的几个小时内,食物和工具都非常充足,为这种“海产品加工技术”的发明提供了理想的环境。这是灵长类动物普遍具备智能的证明,因为它们很明显是在树上演化的,以水果和树叶为食,但在这里它们却能在海滩上生存。在人类、黑猩猩和僧帽猴之后,第四种灵长动物进入了石器时代。

不过,在灵长动物之外,还有不少哺乳动物和鸟类也会使用工具。毛茸茸的海獭颇受人喜爱,加利福尼亚海边的居民每天都可以观赏它们在褐藻中的漂浮技术。它们会仰天游泳,将一块砧形的石头放在自己胸前,用两只前爪拿石头把贝壳砸开。它们还会用大石头砸向附在岩石上的鲍鱼来把它们从岩石上弄下来,并且会潜水多次来完成这一水下任务。

我的祖父开了一家宠物店。在没有什么客人的时候,他便耐心地训练金翅雀拉一根绳子。这种雀类在荷兰语里叫作“puttertje”,意思是从井里提水。如果一只雄性金翅雀既会唱歌又会提水,那么就能卖个好价钱。几个世纪以来,人们将这种色彩斑斓的小鸟养在家中,在它们的腿上拴一根链子,连着玻璃杯里的一根套管。金翅雀拉动链子,就能取到它们自己的饮用水。唐娜·塔特(DonnaTartt)的小说《金翅雀》(TheGoldfinch)中的一样重要道具是17世纪荷兰的一幅名画,那幅画的主题便是这样一只金翅雀。当然,我们现在不再饲养这种鸟儿了,至少不再按照这种残忍的传统方法饲养。不过,金翅雀这种传统把戏倒和2002年乌鸦贝蒂的所作所为非常相似。

在牛津大学(OxfordUniversity)的鸟舍中,贝蒂正试着从一根垂直放置的透明管子里将一个小桶拉出来,桶里有一小块肉。而在管子旁边有两样可供选择的工具:一样是一根直直的电线,另一样则是根带有弯钩的电线。只有后者才能让贝蒂钩住小桶的把手。但是,当贝蒂的同伴偷走了带弯钩的电线后,贝蒂就只能用不合适的工具来完成这个任务了。贝蒂没有被吓住,它用喙将直电线弯成了钩状,这样就能把小桶从管子里拉上来了。可人们不过将这非凡的技艺当作趣闻,直到敏锐的科学家用新的工具对此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后续试验里,科学家只给了贝蒂直电线,于是贝蒂用其非凡的“弯电线”本领将它们一一弄弯。贝蒂的行为反驳了“鸟儿没头脑”这种强加于鸟类的不公平观念。同时,贝蒂立即广为人知,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首例灵长目以外的物种制造工具的实验室证据。我加上了“实验室”三个字,是因为贝蒂所属的物种在野外生活在太平洋西南部,已经因为会制造工具而为人所知。新喀里多尼亚乌鸦会主动修饰树枝,直到在树枝上弄出一个小小的木质弯钩,用来从石头缝里钓取甲虫的幼虫。

古希腊诗人伊索(Aesop)或许曾对乌鸦的这种才能有所察觉。伊索寓言中有一篇便是《口渴的乌鸦》。“乌鸦口渴得要命,”寓言里这么写道,“飞到一只大水罐旁。”水罐里的水不是特别多,乌鸦没法喝到。乌鸦试图用喙取水,但水位太低了。“这时,乌鸦想起了曾经使用的办法,”伊索写道,“用嘴叼着石子投到水罐里。”乌鸦投进了许许多多颗石子,直到水位上升能喝到水了为止。这种行为看起来不大可能发生,但如今它在实验室中得到了重复。第一个重复是在秃鼻乌鸦中做的实验。这种鸦科动物在野外从不使用任何工具。实验人员给了秃鼻乌鸦一根竖直放置的装着水的管子,水面上浮着一只黄粉虫,但秃鼻乌鸦刚好够不着。若是秃鼻乌鸦想要享用佳肴,就必须让水位升高。同样的实验也在被称为“真正的工具专家”的新喀里多尼亚乌鸦身上进行过。正如格言所说,需求乃发明之母,伊索的故事在几千年后得到了确证。这两个乌鸦物种都成功地解决了“水面浮虫”的问题。

摘自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万智有灵: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作者:(荷)弗郎斯·德瓦尔

新闻推荐

反映个把月才退了个零头 消费者遇旅游平台退款难 谁来核定损失成纠纷焦点

因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消费者取消了出游行程。但不少消费者反映,他们在途牛、去哪儿、飞猪等旅游平台取消疫情期间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从冬天到春天2020-03-18 16:15
评论:(新书摘 超出想象的动物智慧)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