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击新冠肺炎中,中医药参与疫情防控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中药和西药优势互补,互相促进,在治疗新冠肺炎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据海慈医疗集团治未病科戴淑青主任医师介绍,从中医的认识角度来看,此次新型肺炎病属湿瘟,主要由湿毒引起,故易感人群多舌苔厚腻,以素体湿盛之人为主。医者常言:热邪易清,湿邪难化。那么湿从何来?缘在脾虚故也。脾胃健运者,水谷之精可被脏腑吸收,水谷之浊也能以二便的形式排出。然而,当脾胃虚弱时,饮食补品虽然丰盛,但营养物质却得不到有效吸收,湿浊垃圾又没能及时排解,反而碍伤脾胃。恶性循环,使正气消耗,抗邪能力变差,成为易感人群。
对待疫疠,中医主张未病先防,戴淑青提醒广大市民,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时期,易感人群更应注意未病先防。因此治未病科特意推出简单易学的四大中医预防方法:
按摩法
中医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加上此次新型肺炎最主要的传播方法是呼吸道传播,因此宣肺通窍、健运脾胃便成为了按摩疗法的基本治则。
1.捏脊叩击法:双手沿脊柱两侧,自尾骶向颈项推进式提捏,反复3-5次,以皮肤发红为度。再用空掌叩击背部,要求力度适中,反复10-20次。此法有助于开通背部经络,刺激脊背植物神经,从而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2.互背法:两人交替背起,可调整脊柱,扩胸宣肺,反复3-5次。
3.点穴搓揉法:按揉百会、通天、印堂等穴,并配合双手大鱼际搓热鼻翼两侧,有助于宣通鼻窍。点揉膻中、中脘、气海、曲池、合谷、足三里等强壮穴,配合拿揉天枢,按揉腹部,有助于健运脾胃。
艾灸法
久火温阳,长期艾灸肚脐或大椎,有助于振奋阳气,提升人体免疫机能。尤其大椎汇督脉、阳经于一穴,在治疗外感疾病方面有着较为突出的作用。故预防新型肺炎,也可艾灸大椎。
1.灸大椎
方法:用直径2-4cm左右艾条悬灸于大椎穴处,依据个人体质每次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灸至皮肤红润或微微汗出为度,灸后避风。
功效:此穴有解表、疏风、散寒,温阳、宁神、健脑、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强壮全身的作用。对体虚易反复感冒者有很好的预防作用。
2.灸神阙
方法:将鲜姜切成直径大约2-3cm,厚约0.2-0.3cm的薄片,中间挖一与肚脐大小相等之小孔,让孔正对肚脐上,然后将研细之粗盐填入孔内,再将艾炷放在粗盐上点燃施灸,当艾柱燃尽的时候,再换一个艾柱,以使皮肤红润而不起泡为度。
功效:提升免疫机能,适用于各类易感及过敏人群。
香薰法
礼贯春秋,袭汉家魏晋唐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焚香佩草的习俗。这种衣冠疗法,通过散发浓郁的药草香气,在人体周围形成高浓度的抑菌小环境,刺激呼吸道产生免疫球蛋白,从而达到抗病目的。
茶饮法
鉴于不少市民平日里有泡水饮茶的习惯,建议市民在预防病毒肺炎时,可以适量饮用一些双花茶、橘皮茶或者姜枣茶等。如果平日还伴有口干、眠差、怕冷等症状,可以咨询治未病科相关医师,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做出个体化的预防。
1.姜枣茶
组成:生姜5片,红枣10枚,煎汤,趁热饮。
功效:温中散寒,适合气虚质、阳虚质、脾胃虚寒人群。
2.橘皮茶
组成:新鲜橘皮50克,冰糖适量,温水冲泡代茶饮。
功效:健脾化湿、生津理气,适合素体脾虚兼杂痰湿人群。
除此之外,阳春三月,万物以荣,如果大家外出,仍请务必佩戴好口罩,并与他人之间保持一米以上距离,勤洗手,室内尽量多开窗通风。根据温度适时增添衣物,饮食方面应多吃清淡食物,少吃辛辣食物。
注意起居的规律性,建议适当增加丰富多彩的居家休闲余活动,如欣赏歌舞、音乐,吟诗作画、品茶读书等,既可转移注意力,避免心情不愉快,更可以修身养性。
运动不宜太过激烈,需要循序渐进。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可以每日进行呼吸吐纳功锻炼,力所能及的选择八段锦或太极拳部分招式适当活动,既可以改善呼吸功能,又能进行机体平衡能力训练,是很好的康复训练方式。
记者 崔佳佳
通讯员 李均雁
新闻推荐
新华社乌鲁木齐3月19日电随着国内疫情不断好转,新疆各地的文化休闲场馆、景区也恢复开放。各大景区、滑雪场等纷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