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南山回应疫情防控热点问题
现在可以摘口罩了吗?无症状感染者有传染性吗?全球疫情的拐点会在何时到来?疫苗会不会很快上市?带着这些问题,4月12日,人民日报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学专家钟南山。
1.现在还不是摘口罩的时候
现在国内外情况悬殊,中国由于采取了非常果断的措施,现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阶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国家还处在大暴发的第一阶段,且仍在向上攀升。这意味着人传人的几率非常高,确诊病例增加非常快。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手段,现在就提出不戴为时过早。不过,在疫情不严重的地区,人少的地方或空旷场所,倒不见得必须戴。
2.武汉过关了,但还有下一关
疫情暴发时,中央果断出手,对武汉城市交通进行管控,其他地方采取群防群治措施,是非常成功的,在疫情防控史上,这也称得上是一个壮举。
接下来仍然面临两个考验。一个是如何边防控、边复工,另外一个是“外防输入”关。现在国外还处在疫情暴发高峰,一些跟国外交流密切的中国沿海大城市很容易被卷进去又出现部分疫情。武汉的下一个关也是全国的这一关,还需要通过各种防控举措过关。
3.境外输入造成中国疫情二次暴发可能性小
境外输入病例传播的危险性肯定存在,特别是核酸检测阳性或已出现感染症状的病例,传染性比较强,会造成病毒传播。
会不会造成疫情的暴发?估计可能性比较小。我国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区,社区居民都有很强的自我防护意识,一旦有人出现发烧等症状,也能够快速报告或接受诊断,进而隔离。总体看,社区的传播危险性肯定存在,但中国出现疫情第二波大暴发的几率很小。
4.谈全球疫情拐点为时尚早
从全球看,原来疫情的“震中”在欧洲,特别是西班牙和意大利,现在还包括德国、法国、英国。当前问题最大的是美国,最近一周每天以一两万例的速度增加。所以,现在看拐点还早。
到不到拐点,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进行强力的干预。其他国家有很多不可测的因素,所以现在让我预测全球拐点,就比预测中国的难得多。照目前这个形势发展下去,恐怕还需要两周。
5.中国无症状感染者比例不会很大
无症状感染者通常会出现在两个群体:一是在疫情相对严重的地区,暂时还没有表现出症状、但可能已经被感染的人;另一个是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他们占的比例比较少。
无症状感染者有两个概念,一类是开始没有症状,但后来会逐渐发展到有症状,这类是肯定有传染性的。另一类是最近发现的,在相当长的观察过程中始终没有症状,但核酸检测阳性。其传染性正在研究。
6.新冠肺炎流感化尚无充足证据
新冠肺炎会不会像流感一样长期存在?
这是一派的观点。到现在来看,还没有充足证据。除非病毒传播出现这样的规律:它的传染力仍然较强,但病死率越来越低,在这种情况下,有长期存在的可能。我们现在需要进行一个长期的观察,掌握充分的数据、案例,才能够得出类似这样的看法。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不认为这种预测会是现实。
7.还没有特效药,但发现一些有效药
现在试验的一些药物,比如氯喹,实验结果肯定是有效的。还有一些中药,比如连花清瘟,我们不仅做了离体实验,还在P3实验室(即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发现,它抗病毒作用不强,但是抗炎症方面表现突出,有关实验结果不久之后会发表。此外还有中药血必净,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红花、丹参、赤芍等,用于活血化瘀,但对重症病人的治疗初步看也是有效的,现在正在总结。
8.疫苗不会很快上市
真正终结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现在各国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发,但我不认为疫苗三四个月就能做出来。此外,根据抗击“非典”的经验,去掉中间宿主也能阻断疫情的传播。目前,还不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链是怎样的,搞清楚之后切断也很重要。
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极的。而且疫苗出来后,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没必要所有人都打。本报综合报道
新闻推荐
钟南山院士在接受人民日报专访时表示中国的老百姓很可爱,他回忆道:“我记得当时实施封城以后,不到一两天,我的几个外国朋友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