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期间,“一米线”的话题热了起来。近期,北京、深圳、厦门等城市开始在医疗机构全面推广排队交费“一米线”,加强人员疏导、避免聚集。此外,还在商场、超市等场所及公共服务行业增设“一米线”标识,引导人们按照一米安全距离排队。
其实,“一米线”就是排队的间距,对此一直有着大量的呼吁,很多场所很早就有明确的要求。比如,在银行、医院、办证中心等公共服务场所,一般都设有“一米线”。可在以往,我们与“一米线”却有着无限的距离:车站售票窗口前人挤人,医院取药窗口并排站着陌生人,办证中心柜台被多人包围……人们对柜台前的“一米线”视而不见,这是生活中常见的一幕。
这次疫情,让我们明白“一米线”是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健康线。卫生专家多次强调,新型冠状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人与人保持一米以上的距离,飞沫传染的概率就会大大降低。防控疫情蔓延,除戴口罩、勤洗手外,莫过于人与人之间保持一米的距离。从自己做起,认真做好防护,公共场所牢记“一米线”规则,把“一米线”刻在心里,自觉和他人保持安全距离,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然而,“一米线”又不能止于疫情防控期间。因为“一米线”既是健康线,也是文明线,它不仅是为了保障防疫安全,也是为了维护公共秩序,以及对个人隐私的尊重。文明养成见诸点滴小事,也依赖对规则的共同呵护。无论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还是公交车设立老弱病残孕专座,都离不开这种规则意识。如果缺少对规则的敬畏和捍卫,公共秩序就会大打折扣,文明氛围也难以形成。事实上,“一米线”已成为一条国际规则存在。作为一项文明规范,“一米线”的文明规则需要每个人去践行。
“一米线”像一面镜子,折射着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无视“一米线”,实际上就是不尊重他人、不遵守公共秩序的不文明行为。让“一米线”成为文明习惯,我们不能只把“一米线”当成地上的一道线,而要自觉形成“一米线”意识,自觉遵守“一米线”规则,用自觉、自律、自尊、自爱来共同打造出道道“一米线”外等候的文明风景。
新闻推荐
新华社海口4月13日电(记者吴茂辉)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集中开工和签约活动13日在海南多地同步举行,本次集中开工项目共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