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勇涛
学习是不忘初心的“叩问”,是强身壮骨的“良剂”,是干事创业的“钥匙”。面对知识“保质期”越来越短、思想“折旧率”越来越快、能力“迭代率”越来越高的新形势,文秘工作者应当用好“八个锦囊”,切实提高学习质效,才能更好地服务工作,服务全局。
锦囊一:用好“本本主义”
“以智辅政”的工作性质,要求文秘工作者要始终坚持“开卷有益”,做到囊萤映雪、手不释卷。一是涉猎范围要广。要有广阔的阅读视野,不分中外、无论古今,尤其是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哲学、历史、法律、科技等方面应重点涉猎,做到广而读之,不断扩充知识储备。二是阅读时间要足。足够的阅读时间才能保证较高的阅读质量。要善于“弹钢琴”和“挤海绵”,利用碎片化时间高效阅读,养成“阅读+记忆+思考”的习惯,着力提高对事物更加权威、系统和深入的认知。三是读书导向要对。读政治要明大局、记初心、担使命,读历史要看格局、鉴得失、知兴替,读文化要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要通过读书提高战略、创新、辩证、法治、底线五种思维能力。
锦囊二:畅读“网络空间”
网络具有无可比拟的快捷性、广泛性、承载性和吸引力,文秘工作者应充分运用网络媒介为我所用、充实“存货”。一要选好学习平台。好的学习平台不仅内容详实,且权威性时效性俱佳,如“学习强国”。此外,“求是网”“秘书工作”等公众号和政府网站也值得关注,其刊载信息与文秘工作联系密切,学习和参考价值很高。二要树立正确导向。网络资讯海量存储,不能大海捞针,更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应坚持目标和问题导向,利用搜索引擎和大数据分析获取所需的目标信息,做到有的放矢、精准抓取。三要坚持辩证思维。网络资讯鱼龙混杂,对于从网络途径获取的知识和信息不可全盘照收,而应辨物居方、多加甄别,做到宁缺毋滥、守正笃行。
锦囊三:学会“纸上谈兵”
只有先“磨快刀”,才能后“砍好柴”;只有下“笨”办法,才能见“真”功夫。文秘工作者要多学多记多练,才能快速提高以文辅政的能力。一是好言好语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平时看到、听到和想到的有参考价值和启发意义的好点子、好句子、好段子记下,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可为起草公文积累丰富的“底料”和“干货”。二是有事没事学起来。既会当“收藏家”,更要当“研究员”,不能把笔记束之高阁、“尘封往事”,只有多翻多看、多思多想才能常学常新、入心入脑,才会产生化学反应、启发写作灵感。三是勤写勤用练起来。学习的东西只有运用才有价值。平时要有意识地多动笔、勤练习,只有笔耕不辍,下足“绣花”功夫,才能集腋成裘、熟能生巧,才能提高“爬格子”能力,做到厚积薄发、倚马可待。
锦囊四:敢于“华山论剑”
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得到的还是一个苹果;交换一种思想,得到的却是两种思想。所以,文秘工作者要常于交流、乐于分享。一要善于倾听别人的立场和观点。抓住倾听要领也就抓住了倾听本质。听别人讲什么,主要是听论点;听别人为什么这么讲,主要是找论据;听别人怎么讲,主要是看论证。二要敢于发出自己的声音和见地。要立足对象、聚焦重点、找准时机、层层递进,用抽丝剥茧、举要驭繁的方式亮出态度、阐述见解,并积极参与互动,碰撞出思想火花。三要能够及时做到见贤思齐。在讨论交流中要经常复盘推敲、反刍玩味,主动对比彼此之间思考的角度、逻辑的差异、表达的殊同,这样才能达到丈尺权衡、启发思维的目的。
锦囊五:读好“无字之书”
调研是成事之基、谋事之道。作为参谋辅政的排头兵,文秘工作者须善于调研,读好“无字之书”。一是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基层有许多生动鲜活的事例,群众有无数活学活用的智慧。在开展调研中,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走入寻常百姓家,拜群众为师,才能搜集到第一手的资料。二要坚持问题导向、靶向问诊。聚焦调研课题,既要“调查”更要“研究”,切忌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只有实事求是、解剖麻雀,才能找准“病灶”,开对“药方”。三要坚持力戒空谈、精准建言。要针对面临的形势、遇到的瓶颈、涌现的矛盾,结合大政方针、工作实际、群众所盼,给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建议,真正成为领导明察秋毫的“耳目”和科学决策的“外脑”。
锦囊六:勤翻“纠错宝典”
失败是成功之母,错误是进步之源。工作中难免会出错,不过出错不可怕,关键要正确认识错误、剖析错误和运用错误。一是及时梳理错误。养成收集梳理的好习惯,把工作中产生的错误分门别类、登记造册,注明出错的时间、地点、事由、结果,做到逐条整理、颗粒归仓,形成“纠错宝典”。二是深入分析错误。从思维定式、知识空白、职责不明、程序违规、制度漏洞等方面深入剖析错误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及时研究制定整改措施,做到对症下药、举一反三、亡羊补牢。三是善于运用错误。把这些曾经的“绊脚石”铭刻于心,在今后遇到类似环境、类似工作、类似问题时要谨慎警觉、注意规避,绝不能在同一个地方摔两次跤。
锦囊七:谨记“木桶效应”
“木桶效应”给我们的一个重要启发是:知识拼图中的短板会对人的认知产生不可忽视的制约。作为文秘工作者,要谨记“木桶效应”,做到“吾日三省吾身”。一要检视知识空白。坚持打破砂锅问到底,主要检视哪些是自己不会的。对发现的知识空白点,要集中精力从概念、内涵、特征、历史、背景、作用、意义等方面恶补。二要检视经验盲区。坚持哪壶不开提哪壶,主要检视哪些是自己想错的。对存在的经验盲区要对照岗位、对照职责、对照工作,通过请教“取经”、一线“蹲苗”等方式清除。三要检视能力弱项。坚持鸡蛋里面挑骨头,主要检视哪些是自己没做好的。对暴露出来的能力弱项对照标准、对照先进,从知识储备、实战技能等方面补强。只有经常把脉问诊,才能扫除“盲点”补齐“短板”。
锦囊八:常借“他山之石”
要适应高标准、严要求、快节奏、重压力的工作常态,文秘工作者除勤学善思外,还要多向别人请教,做到“长衫改夹袄——取长补短”。一要多向行家请教。党政机关能人扎堆,他们提笔能写、开口能讲、遇事会办,好比“八月的石榴——满脑袋都是点子”。所以,要虚心向行家请教,提高研究问题、洞察本质、把握规律和驾驭工作的能力。二要多向他人学习。每名干部都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虽不建议照搬照抄,但借鉴还是有必要的,可以丰富自身高效学习的手段。另外,多关注同事的学习内容,可以充实知识版图,遇事也会更加从容。三要多向典型看齐。学习立身处世的本领与干事创业的知识同等重要。多学习先进典型立德、立家、立业、立言之技,借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才能进一步管好家务、谋好政务、办好事务、搞好服务。(作者系市政府办综合三科干部)
新闻推荐
新华社南京4月26日电(记者王珏玢)记者26日从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该所团队与美国学者合作,对地球历史上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