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赴湖南部分生源大县调查,发现民办中职招生领域存在一条以招生贩子为纽带的灰色利益链,以虚假招生宣传、预收学费、疑似买卖生源等手段,将学生“人头”卖出高价,黑手重点伸向农村初中学生。黑幕背后,是对学生价值的盘剥。(《半月谈》2020年第13期)
民办中职学校招生存在中介与贩子,不是新问题,而是根深蒂固的行业顽疾。这些年,许多地方都在严禁和严打这类招生行为。但记者的调查明明白白告诉我们,民办中职学校招生的黑幕仍在,甚至于,已曝光的案例只是“冰山一角”。部分民办中职学校、初中生源学校和社会中介、招生贩子仍然相互勾结,如此肆无忌惮的原因,一方面是受利益驱动,另一方面是风险小,报名就读民办中职的学生,很大一部分是成绩落后、家境贫困的农村初中生,入学后通常不会反抗,也不善于维权。
一旦有学生报名,那么招生学校、社会中介、招生贩子、推介老师都可从中获利。这种情况下被盘剥的只有学生,而学生前途可能因此被毁,才是最重要的问题。部分民办中职学校在宣传册上显得高大上,实际却“矮穷挫”;在招生贩子口中报名火爆一位难求,实际却冷冷清清,教学质量差。学生不仅受层层盘剥,加重了家庭经济负担,又枉费了宝贵年华,不少误入的学生因此中途退学打工。报读中职学校的农村初中学生,家庭本指望他们好好学一门职业技能,改变自己和家庭的命运,最后却被忽悠到名不副实的学校,令人痛惜。这种“买卖人头”的行为会对整个教育生态带来恶劣影响,无形中会严重损害学生的受教育权。
民办中职学校的招生黑幕亟待清除。一方面,对违规招生行为要彻查严处,而非通报了事。一经查实,应给予初中生源学校责任人开除公职、取消教师资格处理,并追究所在学校校长责任;对于招生学校,应禁止跨市州招生、暂停电子学籍注册、缩减招生规模,直至取消办学资格。这就需要建立办学退出机制。在不少地方,低质量的民办中职学校本来就多,大家都面临着招生难与生存难的问题,所以出现了“抢生源大战”,初中毕业生生源本就在减少,是时候让中职学校优胜劣汰了。
另一方面,完善中考中招制度,民办中职学校也必须统一使用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平台,严格执行网上统一填报志愿和公开、有序录取。有网友问得好:都什么年代了,招生工作还留有私招乱招、谋取私利的口子?必须严格规范中职学校的招生信息发布、录取管理、学籍管理等工作,不给违规招生留下任何操作空间。 (王军荣)
新闻推荐
“33.57米!”7月12日,湖北第三大湖泊长湖的水位突破历史记录,一场“长湖保护战”打响。今年72岁黎士香和老伴在长湖边养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