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党员先到,最困难的时候党员先上,攻坚最险重的担子党员先挑”。这不是一句轻飘飘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在一项项工作实效、一个个鲜活故事中,兴隆街道勇立改革潮头,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强化党建引领、整合多方资源、引导群众参与,努力谱写着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篇章。
创新服务模式深耕网格化“红色责任田”
为深化网格化服务管理机制,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兴隆街道探索建立“一个中心、四个分中心、多个网格”运作模式,按照“一格一员”标准,配备以网格员工作队伍,辖区16个行政村、5个城市社区均配备专职网格员,并在辖区主要场所安装红外线视频监控240处,及时掌握村庄、社区动态,做到全方位、无盲点监控管理,实现辖区社会治理网格全覆盖、服务零距离、治理精细化。
“我们严格落实执行网格员绩效考核办法,将网格员巡查打卡、事件上传办结、信息采集等工作纳入考核管理,1-6月份社会治理网格事件办结率为100%,近期打卡率为98.54%,切实加强了网格员队伍建设,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兴隆街道社会治理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主任张正霞向记者介绍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以打造社区‘十五分钟综合管理服务圈’为目标,通过搭建‘1+N +X’网格化服务管理运行机制和实施\‘四个一’工程,切实解决新建城市社区缺阵地、缺人员、缺服务的现状。”
深化“红色物业”建设用“红”心点亮民心
近日,兴隆街道和兴社区帝纱富仕城党群驿站、文体活动中心举行揭牌仪式,标志着兴隆街道社区工作迈上新台阶。“我们要坚定不移实施‘红色物业’工程,把‘红色物业’打造成为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兴隆街道党工委委员宋国宝在参加揭牌仪式时说道。
据了解,兴隆街道将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行“红色物业”工程,把社区物业服务打造成基层党组织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纽带,推动党群服务入户入心,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敞开心扉,畅通诉求通道,打造“有温度的小区”,全面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激活“红色细胞”巧解矛盾纠纷“千千结”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我是一名党员,也是一名网格员。我认为,解决群众矛盾纠纷要以法律为准绳,也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只有这样,才能干好红色网格员。”兴隆街道大王村优秀网格员李汝涛说道。
为构建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兴隆街道紧紧抓住党员这一“红色细胞”,以激发党性意识为突破口,创新实施“红色”网格员工程,让党员作用发挥在网中、红色力量融合在格内,矛盾纠纷化解在村里,铸造更贴心、更精细的社会治理模式。
偌大一个城,好大一个家。对于居住着5万余户居民的兴隆街道而言,人民的诉求是治理变革的动力,人民的智慧是治理创新的源泉,是推进基层治理的关键所在。下一步,兴隆街道将用精细的绣花功夫画好基层治理的“工笔画”,在细微处下功夫、见成效,营造‘领导有权威、干部有激情、党群有信心’的政治生态和向上向善的辖区环境,激发居民主动参与社区自治,更好做到共建共治共享,努力为辖区居民打造一个设施更完善、功能更齐全、环境更优美、服务更周到、社区更文明的美丽家园。
(记者 刘洁 通讯员 唐媛媛)
新闻推荐
团队跨省游放开,桂林旅游业界倍感振奋:“终于盼来了这个迟来的‘春天’!”
本报讯(记者刘倩)“放开跨省团队游,绝对是个重磅利好消息,旅游人的朋友圈都沸腾了!熬了半年,大家终于盼来了这个迟来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