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剪帽坯上的竹毛和竹茬
备篾子
“锁边”
罗高太乘着晚上农民在家的时机出售斗笠。
编斗笠
湖北省十堰市郧县白桑关镇杨家河村71岁的村民罗高太,从16岁开始编制斗笠。50多年来,他累计编制斗笠3万余顶,斗笠俏销鄂、豫、陕三省乡村。由于他编制的斗笠做工精细,美观耐用,深受百姓的喜爱。
斗笠是学名,在十堰境内,人们称为“雨帽”。斗笠的制作技艺十分讲究。编斗笠从帽顶开始,在一个专门为编斗笠制作的模具上,按一定规律将篾条编成帽坯。每一个斗笠都需要两个成形的帽坯,当两个帽坯都编好后,篾匠师傅会将事先准备好的粽叶打湿、泡软,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在其中一个帽坯上,之后压上另一个帽坯,最后用柔软的篾条将夹着粽叶的两个帽坯进行锁口,稍作修整后斗笠完工。
罗高太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雨帽”在乡村颇受欢迎。随着时代的变迁,这门老手艺也随着时间流逝而渐渐“老”去。
曹忠宏摄
新闻推荐
7月14日,郊区陈瑶湖镇横埠河南堤,第72集团军某旅官兵在一处险情段打桩护堤。连日来,第72集团军某旅出动500余名官兵,奋战在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