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飞
最近,与交通出行相关的好消息接连不断:北斗系统完成全球组网,将为全球用户提供更精准的导航;我国首条支持自动驾驶技术运用的“智慧高速”,杭绍甬高速公路项目取得新进展;以网联化、协同化和智慧化为发展趋势的“智能交通”发展迅猛,带来定制化出行、共享出行和绿色出行……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这些好消息不仅标注着交通出行领域创新发展的速度,也意味着群众出行更便捷、出行方式更多元、出行体验更美好。
在交通出行领域,有一个常用的概念叫做“出行半径”,这也是衡量人们生活变化的一项指标。从“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小山村”,到跨越省份的求学、工作,再到今天日益普遍的跨国旅行,中国人的“出行半径”越拉越长,反映的是美好生活范围的延伸。
中国人出行方式的变化,不仅体现为交通工具的更加便捷,也反映着人与人的联系在加强,有着移动互联时代的鲜明特点,体现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当前,随着5G、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应用和发展,交通出行背后所体现的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联系都在发生深刻变革。在新技术、新业态的支撑下,如今的交通出行不仅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而且更加智慧、智能,也更能满足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的出行需求。
在感受交通出行巨大变化的同时,我们也不应忘记,在一些边远地区和贫困落后地区,交通状况和人们的出行条件仍然有待提升。尽快补齐这些地区交通基础设施的短板,解决困难群众的出行难题,不仅是地方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的直接体现。在决胜全面小康的路上,扎实做好交通扶贫工作,我们就一定能确保任何一地、任何一人不因交通而掉队。
车轮飞驰,不觉经年。广袤大地上,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便捷高效的铁路网,密集交错的航线网,正在把千年来中华民族“人悦其行、物优其流”的美好愿景变为现实。把人们出行的道路拓得更宽,让出行的脚步更顺畅,让出行服务更优质、交通工具更智能,一个充满活力的“流动中国”必将迸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新闻推荐
湖北武汉一项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获奖作品被质疑造假。公示信息称,涉事项目《茶多酚的抗肿瘤实验研究》由武汉市两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