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电影院分开,到今天,已经快180天了。
7月16日,我们终于迎来了电影院恢复开放的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各大影城也纷纷表示,已经做好了充足准备,将在复工后推出各种活动,迎接观众重回电影院。
久别盼重逢,好时光、好电影,终会再相见。
记得小时候文化娱乐生活严重缺乏,就连当时电影院5分钱一场的儿童电影,我们一般都没条件进去看。不过,说到看坝坝电影,大家激情一下就来了,儿时的小伙伴,谁没看过?
得知上演坝坝电影的确切消息,我们立刻就会从家里抬个小板凳,赶紧去操场占位子,因人太多,去晚了就只能在最后面和两边站着看了。当然,实在不行也可以到银幕背后坐着看,那里人少,不过看到的一切图像都是反的:八路军叔叔都是用左手拿驳壳枪打鬼子,小娃娃吃饭统一是左手拿筷右手端碗……一阵风吹得银幕抖动,人物也全部扯来歪起,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但这些丝毫不影响我们看电影的乐趣,一场坝坝电影通常要兴奋好多天!
不过,回忆看坝坝电影,令我难忘的,还是上世纪70年代在云南支边那阵。我们连队因生产需要,整体搬到了山上。那里远离场镇,交通不便;条件艰苦,晚上只有煤油灯照明;文化生活自然也是相当枯燥。但也不是没有好处,离我们几里远有一个野战医院,里面的军人服务社常出售一些市面上稀缺的烟酒,而最令人兴奋的是,那里隔段时间就要给伤病员们放一场坝坝电影,附近的老百姓都可以去看。
由于医院与我们农场各属不同系统,那时也没有电话之类的通讯工具,什么时候放电影全靠自己打听。因此,每天晚饭后大家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站在生产队的小道旁,仔细听几里外医院方向有无传来音乐声,性急的人则直接顺着机耕道赶到医院去问。有时前面打探消息的人因故没有即时返回,这让后面的人仿佛看到了希望,蜂拥而去,好几次都扑了一场空。
凡是当时国内放映的国产片、译制片、新闻纪录片甚至科教片,都在那家野战医院上演过。每次我们都几乎能从不同的渠道得知消息赶到医院,也不挑剔,每一部都看得津津有味。
那家野战医院为了演好坝坝电影,还专门在操场上修了一堵影壁,高大的墙壁抹得雪白平整,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不用挂银幕不怕吹风了,放映效果好得很。唯一的遗憾,就是人多的时候,再也不能像小时候一样坐到银幕后面去看了。
看电影,最怕的就是遇到下雨。一次我同连队知青小田到医院的军人服务部买东西,遇到临时放电影《海霞》,如果我俩跑回去通知大家,一来一回四十多分钟,电影怕已放了一半多,我们干脆就在这里看了再回去。放映途中,天突然下雨,医院的人员全都撑着伞继续观看,只苦了我们俩,没有带雨具不说,此刻回去也是挨雨,不如咬牙坚持算了。雨一直下个不停,我们便一直站在雨中观看,电影放完时,我俩的衣服裤子已全部湿透,这才像个落汤鸡似的深一脚浅一脚摸回生产队,虽然感冒了好几天,不过还是忍不住向别人炫耀……
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看坝坝电影还是有不完美的地方——冬天坐在地上冷得打抖,夏天蚊子又猖獗,每次散场后还要摸黑走几里路回生产队,风吹着机耕道两边的灌木丛沙沙直响,胆小的女知青们的心脏被吓得怦怦直跳,总怀疑灌木丛里会不会突然钻出一个什么怪物来,这下小伙子们自然就成了护花使者。你别说,最后还真有几对知青成就了一段姻缘。
如今,人们有数不完的娱乐活动,再说起看坝坝电影,谁还有我们当年的那个激情?记得上次我们社区为宣传交通安全,特地给居民们放映了一部时下火爆的影片,放了半天,广场上只坐着稀稀拉拉几个人,工作人员一气之下草草结束了放映。
坝坝电影也许只留在我们美好的回忆中了。(漆巨林)
新闻推荐
7月13日,云南省昭通市文化和旅游局组织开展新媒体运营培训,旨在强化旅游宣传推广,助推昭通市旅游业发展。全市文化和旅游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