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盛成
C. 治国为要
——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
中国古代对官员治国理政品质的要求,可概括为三个方面:忠臣、谏臣、良臣。
忠臣
这里的忠,在古代主要是指忠君。今日研读国学,当吸收古代优秀文化成果,去粗取精,舍其糟粕,取其精华,进行批判地吸收,要把这个“忠”转型扩展至今天所提倡的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党。
商朝丞相比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忠臣,他是商纣王的叔父。《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王子比干者,亦纣之亲戚也。见箕子(纣王叔父)谏不听而为奴,则曰:‘君有过而不以死争,则百姓和辜!’乃直言谏纣。纣怒曰:‘我闻圣人之心有七窍,信有诸乎?’乃随杀王子比干,刳视其心。”比干忠谏被杀之事,为后代忠义之士所称道。
微子是商朝纣王的长兄,比干也是微子的叔父。纣王荒淫无道,招致朝野上下强烈反对。朝中大臣纷纷议论要废纣王、立微子。纣王闻听此事,便贬微子到微子国(今潞城微子镇一带)做诸侯。微子来到微子国,同百姓一起放牧牛羊,垦荒造田,栽桑植木,勤耕善织,修建家园。数年后,微子国便兴旺发达起来。微子振兴微子国的消息传到朝中,朝中大臣无不称快。一向忧国忧民的比干丞相得知此事,更是喜出望外。他从国都朝歌来到微子国,找到微子。在微子国的所见所闻,使他兴奋不已。回朝之后,他向纣王进谏,劝他效法微子,救国救民,纣王哪里听得进去。此时,纣王身旁的妲己不怀好意地说:“陛下,他不是说要为你敬献忠心吗?你应该把他的心拿出来,看看到底是红的,还是黑的?”纣王听信谗言,竟当场将比干剖腹掏心。比干被掏心之后,竟未死去。他忍痛徒步来找微子。走到微子国东一座土山上时,卧地而死。后来,人们便在这里修了比干庙(三仁祠),塑起比干像,把这座土山叫做比干岭。比干又被民间称为“灶王爷”“文财神”。
后世将比干誉为“亘古第一忠臣”。他从政四十多年,对国家忠心耿耿,主张减轻赋税徭役,鼓励发展农牧业,提倡富国强兵。比干虽被昏君杀害,却是国家精魂所在,为后世所景仰。
谏臣
即善谏之臣,敢于急国家之所急,批评不正之风,提出建设性意见。
古时最有名的谏臣当属唐朝的魏征。魏征(580年—643年),字玄成,汉族,巨鹿人(今河北邢台市巨鹿县人,又说河北晋州市或河北馆陶县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魏征以性格刚直、才识超卓、敢于犯颜直谏著称,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著有《隋书》序论和《梁书》《陈书》《齐书》的总论等。其言论多见《贞观政要》。作为唐太宗的重要辅佐,他曾恳切要求唐太宗使他充当对治理国家有用的“良臣”,而不要使他成为对皇帝一人尽职的“忠臣”。每进切谏,虽极端激怒唐太宗,而他神色自若,不稍动摇,使唐太宗也为之折服。为了维护和巩固李唐王朝的封建统治,曾先后陈谏200多次,劝诫唐太宗以历史的教训为鉴,励精图治,任贤纳谏,本着“仁义”行事,无一不受到采纳。唐贞观十三年(639年)所上《十渐不克终疏》,对当时和后世都有重要的影响。魏征提倡“无面从退有后言”“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建议唐太宗广开言路,认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病卒后,太宗痛惜“遂亡一镜矣”。魏征曾说:“荀卿子曰:君,舟也;民,水也。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又说:“故孔子曰:鱼失水则死,水失鱼犹为水也。”
海瑞也是名噪一时的谏臣。1564年,海瑞到京赴任。当时明嘉靖皇帝在位,年近花甲的嘉靖皇帝崇信道教,为修仙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且刚愎自用,以致国事荒废,民不聊生。于是海瑞给嘉靖皇帝递了一道奏疏,一一罗列嘉靖皇帝的种种罪行,还很不客气地说:“皇上你昏聩多疑,刚愎残忍,自私虚荣,既是昏君,又是暴君,既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男人,普天下的臣民百姓,早就对你有意见了,希望你改掉这些坏毛病!”此事在当时可以说是引起了轰动效应,消息频传,街谈巷议,举国轰动,尽人皆知。海瑞呢,倒也不怕死,是我骂的就是我骂的,很有自知之明地买好棺材,放在家中客厅里,等着皇帝杀掉他以后用来收殓。不过后来,海瑞不仅没有死,还名垂青史了。屈大均《广东新语》记载:“世庙阅海忠介疏,大书曰:‘此人有比干之心,但朕非纣也。’持其疏,绕殿而行曰:‘莫使之遯。’一宫女主文书者在旁,窃语曰:\‘彼欲为忠臣,其肯遯乎?’世庙寻召黄中贵问状,对曰:\‘是人方欲以一死成名,杀之正所甘心,不如囚之使自毙。’世庙是其言,囚之三年得不死。”被臭骂一顿的嘉靖皇帝心里窝火但却无可奈何。
在历史上,敢给皇帝提意见的不仅仅只有“言官”,像李商隐、白居易、骆宾王这些文人,不论是否身处官位,也敢给皇帝提意见,甚至还时不时骂上几句,也许这就是唐朝这个伟大时代的民主风气。李商隐写“打油诗”《骊山有感》:“骊岫飞泉泛暖香,九龙呵护玉莲房。平明每幸长生殿,不从金舆惟寿王。”唐玄宗与杨贵妃到骊山洗澡这样的隐私,李商隐也敢拿来在诗文里说事,还涉及“乱伦”这么敏感的话题。白居易比李商隐还要狠,他把唐玄宗与杨贵妃到骊山洗澡的事用长篇大论来论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不仅骂皇帝“懒政”还骂皇帝“荒政”;“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更骂皇帝“乱政”。李商隐是唐朝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白居易在贞元中,擢进士第,补校书郎,其后寻召为翰林学士,左拾遗,拜赞善大夫,做过忠州刺史等,多少也算是个朝中官员,他居然敢如此批评统治者真是难以想象。武则天掌权后,骆宾王看不惯,开始把笔的锋芒对准了武则天:“入门见嫉,蛾眉不肯让人;掩袖工谗,狐媚偏能惑主。”这话不就是说武则天“作风不正”,是个狐狸精吗?武则天却只是“嬉笑”,进而还说应该请骆宾王来做官。
(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小记者弯塘路小学本部15(5)班王秦乾宾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许你记得古老悠久的喜庆春节、纪念屈原的端午节、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