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小巷管家团“组团作战”,小院议事厅“协商共治”,在北京市东城区,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到社区自治管理之中,共同创造 胡同里的幸福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1-03-20 02:43   https://www.yybnet.net/

阅读提示

在民政部公布的全国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表上,北京市东城区代码为“110101”,位列首位。该区位于北京市中心,属于首都功能核心区,41.8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常住居民79.4万人,分属177个社区。北京市东城区在社会治理方面的探索和创新之举,值得其他城市的建成区域借鉴。

这里有光鲜亮丽的商厦,王府井大街历久弥新;这里也是北京市文物古迹最为集中的区域,连片胡同青砖绿瓦,紫禁夕晖掩映其中;作为城市建成区,这里还有老旧小区400余个,楼栋总数超过1200栋。

近日,北京电视台播出了10集纪录片,讲述北京市东城区如何用“绣花功夫”做好城市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探索具有北京风范的社区居民自治管理模式,建设和谐宜居的首善之区,纪录片的名字就叫《胡同里的幸福》。

归属感和认同感

“这是19号楼北侧,停车位的铁板翘起来了。” 北京市东城区龙潭街道光明社区小巷管家宋雅军,在社区巡访时发现问题,连忙联系停车管理员。今年62岁的她,是龙潭街道最早的一批小巷管家。2017年,北京市东城区将“街巷长”延伸,设立了小巷管家,让辖区单位职工和居民认领街巷,参与管理,当时58岁的宋雅军想着,作为社区的一员,要为社区居民做点事,就报了名。

就这样,宋雅军一直干了下来,4年时光荏苒,小巷管家从龙潭街道推广到东城区全区,最终推广至北京全市,小巷管家本身,也升格成“小巷管家团”。截至去年4月,东城区已经在全区17个街道和3个地区共招募小巷管家2064名,实现全区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全覆盖,从劝导不文明行为,到纠正占道停车、拆除私搭乱建,作为居民的一员,小巷管家深入参与到街巷治理和环境建设。

升级成“管家团”,用光明社区居委会副主任申晓艳的话来说,就是从过去的“单打独斗”变成“组团作战”。小巷管家在日常巡访中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居民也形成了有困难、有问题找“管家”的习惯,小巷管家已经处理事件超过37万件。

“我在东城出生,这里有古都的风韵,也有历史与现代的碰撞。”北京广播电视台《这里是北京》主编张晓达告诉《工人日报》记者。历史积淀让这里的居民更加从容自信,对城市乡愁有着自己的见解,对社区也有着更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我们社区分为4个网格,楼房29栋、两个平房院,有4000多户1.1万人口,社区内有161家单位。”东花市街道东花市南里社区书记杨立新,说起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居民们的守望相助。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组成了晚间巡查队,利用晚上遛弯的时间询问小区内带着行李箱的人和拎包客,第一时间敲开返京人员的家门。社区里成立了7支志愿者队伍,共计300多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很多退役老兵冲在防控第一线。

社区的志愿者们值守门岗和公共区域,并进行消杀工作,筒子楼里没有电梯,老党员和退役老兵每天上下午爬上爬下两次消杀不辞辛苦,社区青年突击队服务境内外返京居家隔离居民807户,1700多人,通过双向承诺服务温暖了群众的心,有效切断了传播危险。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东城社工总计敲开了31万户家门,服务居家观察的8万名居民。

大家一起来协商

在前门街道草厂四条的小院议事厅负责人李彩仙看来,越来越多的居民打开了家门,不再关着门只过自家日子,而是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草厂四条44号院里,挂着“小院议事厅”的牌匾,草厂社区的小院议事厅是2012年成立的,至今已有9个年头,居民在生活中产生的问题、建议、诉求都来议一议。“上传下达,把居民的意见征求上来,及时传达给社区党委,社区党委将问题上报街道,问题处理后,我们再反馈给居民。”李彩仙说。

这样的议事厅,不仅让居民有了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也提高了社区治理和服务的精细化水平,小到院子里的晾衣空间如何设置,大到“煤改电”,架空线入地,厕所改造,这些都是小院议事厅的协商内容。天气冷了,垃圾分类桶站面临值守难,草厂四条的小院议事厅开议了,群策群力一起想办法。大家决定进一步向居民宣传垃圾分类知识,从源头指导好如何分类,到了晚上,居民自发熬制的姜丝可乐,送到了还在值守的志愿者们手中。

“居民没有什么大事,都是鸡毛蒜皮的事儿,但这些事也得有人管,您说不是吗?”一位居民说。基层社区面对的事情不大,但往往却是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和揪心事,协商起来并不容易,往往涉及诸多方面。

社区的老人说,马路太宽,人行道绿灯时间太短过不去,杨立新自己掐着表试着走,“真过不去”。作为区人大代表,她建议延长人行道绿灯,但是,车行道堵车怎么办?后来,协商之下,人行道绿灯适度延长,路中间多了一个安全岛,一次走不过去,分两次走。

永定门外街道杨家园社区,一共有17栋楼,“我在这里住了10多年,以前物业也没有,产权也复杂。”老居民谈起小区的过去,安装电梯,一个楼门“恨不得有八种意见”。有的居民说,如果需要交钱我就不装,“就当爬楼梯锻炼了。”杨家园社区的对口协助单位,是区工商联,工商联请来了法律顾问,推动社区建立了4个物管区域,之后的工作就好推进了。

引入多方资源

杨家园社区的情况并非孤例,东城区58个委办局对口协助老旧小区问题较大的58个社区,各委办局发挥各自优势,帮助各小区建立一整套物业管理机制。精治、共治、法治,实现了社区与主管部门的无缝对接。

建设好社区,需要引入多方资源,引入专业力量。无法在家中如厕,是平房区居民面临的问题,李静思是朝阳门内南小街205号院“美丽院落”改造的设计者之一,院落改造过程中针对居民的如厕需求,设计安装了一个净化槽,“净化槽可以对居民家中排出的污物进行微生物处理,排出来的水质接近中水标准。”李静思说。净化槽安装那天,小院里的居民兴高采烈像过节一样,“我们终于可以买马桶了。”

李静思表示,这样的净化槽适用于无法进行大规模市政改造的老城区。东城区城管委负责人表示,“美丽院落”改造一院一策,在保持千年老城风貌的同时,也让居民能过上便捷的现代生活。

辖区单位的资源,也能够有效用于服务居民。和平里街道和平里三区居民王雅薇,全家开心的一件事就是有了停车的地方。作为老旧小区,和平里社区设计之初并没有预留多少停车空间,王雅薇家上有两位老人,下有两个孩子,“非常需要用车”。经过协调,她的车可以停在雍和航星科技园的停车场,离家步行只要四分钟。“头一期50个车位,每个月500元,车位不固定,但保证有地方停。”和平里社区书记王京朝说,社区内单位提供的共享车位,缓解了居民停车难。而在雍和航星科技园总经理李志伟看来,这是一件社区和企业双赢的好事,企业在尽到社会责任的同时,也盘活了存量资产。通过这样的方式,东城区全区增加了1112个共享车位。

“每一件小事,其实对居民来说都是大事。每件小事都有人张罗有人管,这就是宜居,这就是胡同里的幸福。”有居民如是说。

新闻推荐

丝路上的古城奇台

《古城驼铃:湮没的丝路奇台商道》王海英/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现代人提起昌吉,大概只知道地处天山北麓,是新疆的一个回族自...

相关推荐:
逐渐老去的父亲2021-03-20 00:37
猜你喜欢:
评论:(小巷管家团“组团作战”,小院议事厅“协商共治”,在北京市东城区,越来越多的居民走出家门,共同参与到社区自治管理之中,共同创造 胡同里的幸福)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