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的东坡雪堂。(图片来源网络)
苏轼之前在湖州担任知州时,还存有一点私房钱,北宋县令月俸十五贯(15000钱),本来这笔薪水算是挺优渥的,但神宗时期因为滥铸钱币导致通货膨胀,物价高涨,铜钱大贬值,十五贯钱换算不到一两白银。传说苏轼把每月仅有的一点点钱分为三十份挂在屋梁上,每天取一份使用。
到黄州就任之后,苏轼一家人衣食匮乏,生活极其清苦。传说,某位马姓友人看不下去,向黄州知州要了一块废弃的官田,让苏轼耕种,自己供给饮食,苏轼一家人才得以免于饥饿。苏轼在当地农户的协助下,自己盖了一间屋子,因为落成在大雪之中,所以自称为“雪堂”。雪堂的位置位于东坡,又称“东坡雪堂”,从此苏轼自称“东坡居士”。
当时饮食匮乏,原本就是吃货的苏东坡化身大厨,自己变花样搞吃的,大名鼎鼎的东坡肉也因此被他发明了出来。苏东坡还很得意地写了有点诙谐滑稽的《猪肉颂》,歌颂自己利用当地食材搞出来的特色红烧肉:
净洗铛,少着水,柴头罨(读音“演”)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但值得一提的是,东坡肉虽然是在黄州(湖北黄冈)发明的,但东坡肉的推广却是在杭州。北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苏轼终于获得平反,调任杭州知州,杭州当地最知名的景点就是西湖,据说大名鼎鼎的苏堤也是苏轼任职此地时整治的。在整治西湖时苏轼发动民工协助,但在供应民工饮食时经费不足,此时苏轼突然想到在黄州时常吃的猪肉(北宋习惯吃羊肉),他购买大量的猪肉,按照黄州之法烹煮给民工食用,杭州人因此称之为东坡肉。
新闻推荐
苏轼在杭州任职的三年期间,常常利用工作闲暇,拜访高僧、结交朋友、游览西湖、赏花赏月,以及参加各种宴会活动。这三年里,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