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有一种幸福叫“家住曹杨一村”

来源:安徽工人日报 2021-03-28 01:29   https://www.yybnet.net/

“家住曹杨新村,意味着什么?”

在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有着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村。这里,一度汇聚了许多劳模和先进工作者。

随着社会发展,曾经的“新村”,如今面临着人口老龄化、房屋质量每况愈下、建筑格局不适应现代居住等烦恼。如何提高曹杨一村居民的生活满意度和获得感?如何以全新的城市功能替换老旧的城市空间,同时又留存曹杨一村这座优秀历史建筑的外观风貌、人文底蕴以及颇具特色的空间布局肌理?

2019年底,曹杨新村街道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走出了一条“优秀历史建筑”民生改造的创新之路。

半个世纪前的先进社区

1951年,本着“为工人阶级解决住房难”的指导原则,上海市开始规划“工人新村”建设。时任上海市市长陈毅亲自选址、命名。

第二年,大批上海劳模、先进工作者在鲜花、掌声、鼓声和欢呼声中在曹杨—村安家落户。一家企业的先进工作者郑长保曾如此回忆:“我是1952年‘五一’后第一批搬进来的,当时戴着大红花,敲锣打鼓,欢天喜地,兴奋得一夜没睡着。”1956年,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今天我休息》,拍摄地点就选择了曹杨一村。

当时,上海市民普遍还在拎马桶、烧煤炉,曹杨一村的工人们已经用上了抽水马桶和煤气灶。不仅如此,商超菜场、医院、学校、电影院、大浴场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做到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解决日常生活需求。

作为样板社区,1953年,曹杨一村成为上海市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人新村,推出了“做一天上海人”涉外旅游接待项目。至今,曹杨一村已先后接待30多万外国友人。

“这是对新的集体主义生活及社区模式的想象。随着曹杨一村的诞生,‘工人新村’从理念变为现实。”上海社科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林超超这样阐释其重要历史意义。2004年,曹杨一村被评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2016年,被列入中国文物学会和中国建筑学会联合公布的首批20世纪建筑遗产。

焕发生机的创新之路

70载光阴悠悠,人和房一起老去。

当年雅致时髦的砖木结构,如今墙皮脱落、白蚁成灾;早年设计的“非成套厨卫合用”风光无限,使用到今天,厨房油腻不堪,卫生间洗澡困难……

工人新村怎么焕发新的生机?居民生活怎么改善?

2019年,借着上海启动旧住房成套改造的“东风”,曹杨新村街道把曹杨一村纳入首批名单,希望启动“大手笔”的保护与改造机制,在改善居民生活与保护历史建筑之间寻求平衡点。

上海建筑装饰(集团)设计公司总设计师陈中伟到曹杨一村踩点了20多次。在他看来,专家们对曹杨一村的保护与改造方案,比他预想的都大胆:“专家们的方案是在政策框架内,保留历史风貌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首先要遵循原有城市肌理,保护与传承历史风貌。既要保住“工人新村”的城市记忆,又要保住老曹杨人的集体回忆。为此,改造时保持每幢楼南立面外观不变,减小北立面内凹尺度,通过重新布局楼梯通道的方式给居民更大空间。同时,在设计上融入纺织元素,体现曹杨一村独具一格的工人文化。

其次,最大程度便民利民,创建新时代宜居社区典范。收集每家每户的改造需求,灶台多高、门开多宽、马桶在哪一侧……这些都能定制。有1500多户居民,就有1500多张图纸。

“三心工作法”解决个性化难题

改造行动开始了,改造方案定好了,实际操作起来还是困难重重。

一方面,老人多,搬迁困难多。郑阿伯夫妻俩年近70岁,同住的老母亲90多岁,常年卧床。为解决这一家的搬迁难题,成套改造工作组使出“组合拳”:郑阿伯的老母亲在改造期间暂住养老院,救护车专车转运;工作组成员与郑阿伯一起寻找合适的过渡房源;街道青年突击队上门服务,帮忙整理、打包、搬迁行李。

另一方面,人口密,诉求各不同。有专业强的两户建筑工程“专业人士”,从一开始对方案百般不满,到后来成为改造工程的“金牌监督员”;有顾虑多的大巴士司机谢师傅,担心改造后大巴士没有停车地,工作组特殊问题特殊解决,在改造方案中添上一笔;有距离远的汤阿婆,远在英国,最终通过视频方式委托在国内的侄女代为签约。

截至目前,曹杨一村二三工区涉改居民签约率达99.7%,一四工区全部完成签约。其中,一工区15幢楼411户涉改居民100%签约仅用了两个月时间。

工作组成员说,没什么“秘籍”,有的只是“三心工作法”:做个细心人,将群众的“无所适从”化为工作活力;成为有心人,将群众的“犹豫焦虑”化作工作潜力;当好贴心人,将群众的“急难愁盼”化为工作动力。

这是上海人民城市建设的一个缩影。2020年这一年,上海完成旧区改造75万平方米、受益居民3.5万户,分别达到原定目标的136%和125%。

2021年首个工作日,上海专门就民心工程召开高规格现场推进会,把民生建设作为“十四五”开局的先手棋,奋力书写“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新篇章。

今年,在曹杨一村建村70周年之际,居民们将陆续搬回新居。

新闻推荐

离上海两个小时 藏着一片樱花海

春日踏青赏花,上海市民在周边又多了一个好选择。“花开盐城”旅游季暨2021大洋湾国际樱花月刚刚启动,从上海坐高铁只需要两...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有一种幸福叫“家住曹杨一村”)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