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国画《秋黄》 郑军里/作
②国画《百色起义前夕的邓小平》 郑军里/作
③国画《侗族大歌》 郑军里/作
④书法《唐诗扇面》 郑军健/书
⑤书法《怀仁慕德》 郑军健/书
本报记者蒋林
64岁的郑军里,不久前卸任广西艺术学院院长。而他的兄长郑军健,5年前也从广西国际博览局局长的行政岗位上退下。兄弟俩,一个画家,一个书法家,艺术上皆卓然有成,在广西甚至全国的艺术界都占有一席之地。卸任领导职务后,对于他们来说,少了庞杂事务的纷扰,又是一个新的艺术生活的开始。近些年,他们联袂创作,以书画、诗文和印玺的形式创作出的一批作品,颇为引人关注。
郑氏兄弟出生在广西工农干校,即今位于南宁市教育路七号的广西艺术学院大院。兄弟俩走上艺术的道路,是受了母亲的影响。郑军健告诉记者:“母亲上世纪20年代考入广西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主修作曲。母亲性格开朗,热情好客,满谦子、阳太阳、黄独峰等音乐、美术名家大师是家里的常客,我和军里渐渐对书法和美术产生了兴趣,并走上艺术道路。”
1977年,郑军里考入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之后留校任教。郑军里最初学的是工笔画,后来到北京学习,对中国画有了更多的了解。1985年起,他开始改画大写意。从工笔画改画大写意,从头做起并不易,除了过硬的功底还必须有雄厚的造型能力,他想到了创作一批历史人物画卷。在创作过程中,他结合西方构图和西方造型理念,用中国画笔墨融合情感渲染到位。1986年,29岁的郑军里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他的历史人物题材创作令人耳目一新。时任中国画研究院院长刘勃舒称:“郑军里的画展给北京美术界投了一颗小小的原子弹,有力地冲击了北京美术界。”
大多画家,都要寻找一种题材来突破自我。成名之后的郑军里思考:少数民族题材是广西特色,在全国绘画题材中不多,应该以少数民族绘画提升自己的技巧和风格来突破自己。于是,他确定了第二个十年创作以少数民族题材为突破口。1996年,继北京个展后十年,郑军里又在香港等地,以及美国、日本等国举办了以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人物水墨画展。
画过历史人物,画过少数民族题材,是否还可以继续拓展自己的风格与艺术特色?通过不断交流、比较、借鉴、思考,郑军里又探索了一条丰富自身创作特色的路径。但由于工作繁忙,他只有星期六、星期天的短暂休息日可以进行创作。最终,在2016年,又一个十年,他执着地创作出与前20年题材完全不同的两百张形态各异的舞蹈人物画。
郑军里艺术创作的3个十年无疑是成功的,创下了诸多“第一”:广西第一个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的美术家;中国国家画院聘请的第一位院外画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的艺术家……
郑军健就读的专业是中文系,课余时间从没停止过对书法的学习,1981年广西首届大学生书法比赛,他荣获一等奖。此后创作更是博采众长,充满书卷气,作品曾被中国国家博物馆等机构收藏。在创作的同时,郑军健还注重书法理论研究,1986年,其作为广西唯一入选者,入选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首届全国书学研讨会,之后多次入选全国和国际书学研讨会,提升了广西在全国书法界的影响力。
在筹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时,郑军健积极推动广艺借助平台与东盟开展合作,打造面向东盟国家的艺术品牌。2010年,广艺设立书法硕士研究生,郑军健因其广被称道的书法艺术造诣被聘为导师。
郑军里说:“我们兄弟两人在一起谈到艺术时,有共识,有争论,也有分歧,真可谓和而不同。共同一致的是,我们对艺术的痴迷和热爱。”
正因如此,郑氏兄弟常常合作将书画诗印结合在一起进行艺术探索。去年,郑军里将兄弟俩联袂创作的书画作品《气象万千》《人勤春早》《福》《春风吹得人陶醉》,送到德保贫困户手上,献上美好的祝愿。在采访过程中,郑军里多次说到,脱贫摘帽后应加大文化艺术的扶持力度。
爱好集邮的两兄弟,近年来还一起出了几套十二生肖邮票集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繁花似锦》纪念邮票。郑军里笔下的十二生肖动物,形神生动,呼之欲出;郑军健的创作,以甲骨文、篆书为基础,对十二生肖的相应文字进行立像创作,再配上行书题款或诗联,进一步对每个生肖进行独特阐述。
此外,郑氏兄弟还应邀参加法国亚岛市举办的“中法文化艺术节”。他们在东方的作品中注入了西方的理念。郑军里以花鸟为主,以古法画出现代图式,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郑军健书法作品吸收了三千多年前出现的象形文字进行创作,以古法画出现代图式,将写意与写实相结合。
艺术源于生活,创作需要时间。郑军里感慨,过去忙于行政事务,下乡采风体验生活的时间少了,分身乏术。退出领导岗位后,时间多了,创作的精力更为旺盛,以前渴望创作巨型大画,现在可以静下来潜心作画了,把自己的艺术才华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境界。今年是建党100周年,搁置在心里两年的巨幅作品《五四运动先驱——黄日葵》,终于有精力、有时间完成了。黄日葵是广西最早的中共党员,受李大钊、陈独秀的影响,与邓中夏一起组织参加北京大学平民讲演团,后参加南昌起义等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是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表现他的事迹是郑军里多年的愿望,他闭门创作,终于完成了这幅巨幅画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作品可以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献礼了!
郑军健近年来不仅参加了中国书协、央视书画频道的艺术家进万家、中秋登高望月雅集等活动,更是到河北、甘肃、青海等地,深入工矿企业农村和学校普及书法艺术,办了很多讲座。在学术上,他一边授课带研究生,一边潜心于编撰《广西书法史》及广西中小学书法教材。面对大事多喜事多的2021年,他自撰内容,创作了不少作品,在展览和央视书画频道等媒体上展示。
郑军健说:“行政岗位,是有一定时间和年龄限制的,但是艺术创作将会伴随我们一生,我们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艺术长青、丹青不知老将至。现在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进行艺术创作和教育了。当前党和国家对艺术的发展和艺术教育高度重视,艺术家有了更大的施展才华的空间。现在我们的创作,不仅要着重思考艺术水准的提高,还要研究如何让作品为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欣赏,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他表示,在艺术教育方面也是如此,我们不但要培养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还要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群体的艺术教育规律和教育方法,特别是中小学生,应该首先培养他们对艺术的兴趣,然后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比如通过对书法国画线条节奏感、对比等,延伸到对音乐舞蹈影视的欣赏,从而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素质,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工作增强民族的文化软实力,更好地践行艺术为人民的使命,更好地服务社会。桃李满天下,是对我们最大的安慰。
郑军里颔首深以为然。
据了解,两兄弟还计划在今年建党100周年的日子里,举办一个以书法、绘画融为一体形式的书画展,展现建党百年来各个时期的大事件,来讴歌党的辉煌与伟大。
新闻推荐
上期提要:因为杨芳名气很大,英军战前还紧张了一把。可杨芳是怎么抵抗英军的呢?他认为,英舰能于风浪之中操炮射击,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