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多读书远比做阅读理解题重要。”这是从全国两会上传出的声音,成为了“刷屏金句”,让全国政协委员、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火”出了圈。
“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早就一语中的。习惯是一个人在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会自然而然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惯性,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教育习得的。人一生的差异往往就是习惯的不同所致,所以孔子讲“性相近,习相远”。在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节奏明显加快的当今时代,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尤为重要。
习惯即常识,从某种意义上说,习惯决定了我们的一生。放眼古今中外,有大出息大成就的人无不都有良好习惯,而且从小养成,终老不移。
曾有人问诺奖获得者物理学家卡皮察:“您一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出人意料,卡皮察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答应别人的事要做到;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分享、自律、干净、节制、诚实、守信、担当、思考……在人的一生中,不正是这些在发挥着关键作用吗?教育的最高准则从来都不是简单地告诉,而应落实在每个孩子的行为上,并形成自觉。唐校长说“幼儿园的孩子养成整理东西的习惯远比早识字重要”,道理正在于此。
俗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期,这段时间内形成的习惯、性格对人有终身影响,人一生品格、能力、成就的基础,往往是在幼年时期奠定的。
其实,我们的家长并非不懂这个常识,我们的学校也不是不想多培养孩子的好习惯、不想引导学生多读书,问题是现在的整个教育已经被分数绑架,骑虎难下。我们都已深陷成绩的焦虑之中,难以自拔。
新闻推荐
“抢”死人、讹活人 “葬霸”坑人10多年 辽宁营口涉黑组织垄断殡葬业案件追踪
□新华社记者于力高爽医院里暴力殴斗“抢”尸、抬价百倍强卖天价骨灰盒、以非法“行规”及打砸控制殡葬业工作者和经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