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3月27日,由健康报社主办的“2020年免疫规划工作创新宣传案例征集活动”颁奖大会在海南举行,东城医院提报的防控常态化下预防接种工作实践案例——— 线上家长课堂《6月龄以内儿童疫苗选择方案》从全国参评的300余件案例中脱颖而出,案例负责人、东城医院预防接种科主任于娜娜受邀到现场领奖。
据了解,此次创新宣传案例征集活动共设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创新机构、免疫规划工作服务创新机构、免疫规划工作管理创新实践者、防控常态化下预防接种工作实践案例四类,全国共有37个机构和个人获奖。
“能够得奖是意料之外,也从另一个侧面证明只要怀着精细服务的态度思考、做事,就能得到认可。”案例负责人于娜娜说,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现状下,0—6月龄的宝宝的疫苗接种仍不能耽搁,如何让家长们尽量减少在接种机构的停留时间,又及时有效地把疫苗接种的相关信息精准地传递给他们,是考验接种中心工作人员的现实问题。经过认真思考,于娜娜采用了线上家长课堂的方式,创作录制了23分钟的视频,把六月龄以内儿童的疫情接种方案做了详细的讲解。她把视频生成了二维码,放到精心制作的《知情同意告知书》上,家长扫码即可观看,这样一来,家长们在家就可以观看,既能充分了解相关知识,又减少了往返接种门诊的次数。
“家长带宝宝来打第一针疫苗时,就能领到这份《知情同意告知书》。”记者看到,在这份《知情同意告知书》上,为6月龄以内儿童做了三种接种方案,家长可将告知书带回家,扫码观看视频、充分了解思考后,做出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接种方案,填写到下方的“回执单”上,只需在打第二针疫苗时,把“回执单”交给预防接种门诊,由工作人员记录并留存。
这个案例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情况下,采取线上家长课堂的形式普及疫苗知识,既避免了接种时登记医生的反复告知,也缩短了在门诊的接种时间,创设了安全便捷的接种环境。(记者 李静)
新闻推荐
本报综合消息市场监管总局、公安部、人社部、住建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研究起草的《关于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