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于文静 杨静 周楠
新技术新产品没有经过试验示范就大范围推开,出现“水土不服”;强行拆除农户旱厕,新厕所却迟迟不建,甚至简单把发厕具当作改户厕……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22日举行全国农村改厕问题整改推进视频会,通报了一些地方出现的典型问题。
三地改厕被点名
小厕所,大民生。农村厕所革命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体现现代文明水平。
农业农村部党组成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王正谱在会上表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因地制宜、真抓实干,农民群众总体认可。截至2020年底,全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68%以上,累计改造农村户厕4000多万户。
“但也要清醒地看到,不少地方农村改厕基础差、底子薄、欠账多,加上思想认识有偏差、责任落实不到位,改厕工作出现一些问题,违背了中央政策的初衷,农民群众不满意,还引发了社会舆论高度关注。”他说,农村改厕出现的突出问题大致为三类:
——因改厕质量不过关引发的问题。如辽宁省沈阳市2016年至2019年进行农村改厕时,选取的室外双瓮式改厕模式不科学,导致新改厕所大量弃用。
——因工作推进机制不周全引发的问题。如今年3月,湖北省鄂州市梁子湖区沙湾村为提升村容村貌,拆除了村内农户露天旱厕,但计划的新公共厕所没有及时建好,导致农户如厕不便。
——因资金使用不规范引发的问题。如河南省永城市代王楼村2018年实施整村户厕改造,没有及时调整工作方式,导致该村长达3年未通过改厕验收,农户迟迟未收到政府承诺的改厕补贴。
王正谱说:“近年来改厕出现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政策把握不到位、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方式方法不科学、工作作风不扎实等原因造成的。”
农村改厕“全面体检”
“以前厕所太臭,从没想过把厕所建在家里。”在云南省安宁市金方街道办通仙村委会通仙桥村小组,村民杨映兰在参观了其他村后,决定重修厕所。“当年政府还给了600元补助,现在厕所就在院子里,晚上上厕所也方便了。”
通仙村第一书记周陪表示,厕所革命后,村里环境变化明显,但还要持续发力。今后要对村内厕所、公共区域建立月扫制度,形成长效管护机制,还要用好红黑榜的制度进行约束。
下一步,如何把民生小事办实、让群众满意?
王正谱表示,我国农户数量多、分布广,改厕任务重、难度大,加之农民群众的传统生活习惯改变需要时间,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各地要把问题摸排整改、完善政策制度作为今年农村厕所革命的主要任务。“十四五”期间,农村厕所革命仍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点工作。
据了解,农业农村部4月初召开视频会,对农村改厕问题摸排整改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并将于5月起陆续派出调研组赴各地检查落实情况。
农业农村部副部长刘焕鑫表示,在抓好农村改厕问题整改的同时,要对农业农村领域的重大工程、重大项目开展全面排查,看是否存在脱离地方实际问题、损害农民利益问题、浪费国家资财问题。通过全面排查,及时发现问题,坚决整改纠正,强化项目监管,完善长效机制,改进工作作风,真正让项目落地落实、把好事办好。
(据新华社4月22日电)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程桂英)“当天住院,当天手术,当天就可以出院,这个‘日间手术’真的很方便。”4月16日,记者来到市中心医院普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