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点亮哈尔滨这座魅力之城万家灯火的能工巧匠队伍里,有一支动照团队,他们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哈尔滨地铁2号线车站动力照明团队的年轻人。
在非专业人士看来,合上照明灯的开关,只需要1秒钟左右的时间就足够了。然而,为了这“1秒钟”,这个团队的成员花费了近300个日夜的辛劳。
动照团队成员的平均年龄只有27岁,刚过而立之年的王欢是这支团队的负责人。
项目部交给他们的任务是必须在节点时间内完成哈尔滨地铁2号线沿线的中央大街、人民广场、太阳岛、冰雪大世界和世茂大道等5个地铁车站和区间的动力照明工程。
地铁机电安装施工现场,不像房建施工和高铁四电工程,它是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管线错综复杂不说,施工作业空间狭窄,动照施工作业与地铁其他子系统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动照专业施工,恰恰贯穿整个地铁安装工程,和其他子系统都有接口。
从最初的钢管预埋、电缆的桥架安装,到电缆敷设,再到灯具、开关和配电箱安装,以及最后的送电单体调试,每道工序都不能有一丝半点的闪失,更不能出现相互“打架”现象,否则,就会因为“痛”而难通。
作为动照团队的负责人,王欢带领动照成员,从施工前期着手对设备区综合支吊架一次次优化设计,再到利用BIM结合现场复测。一方面要优化电缆路径,同类电缆合理配盘;一方面要抓紧安排采购电缆。而按设计图纸去采购电缆,又存在较大的误差,长了会浪费材料,短了需要二次补充采购,而且施工过程中还会另外增加一些中间接头,无形中还会留下隐患故障点。
在中央大街、太阳岛和世茂大道等5个车站区间,每个车站需要敷设的电线电缆数量在1600至2000条之间,规格型号不等。要科学合理控制损耗,采用传统方法很难做到位,更难做得那么精准。只有采用BIM优化设计,效果才大不一样。可是,这就要求动照团队成员多次去现场测量数据,然后才能计算出合理的配盘数据。
为了最大限度地消灭安全隐患,动照团队的小伙们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加班加点,昼夜鏖战,直到圆满完成任务。
新闻推荐
“五一”假期临近,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健康提示,建议重点做好新冠肺炎、诺如病毒肠炎、手足口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