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国内 > 正文

北京人爱胡同,上海人爱弄堂,这名青岛“85后”—— “误”入里院深处,沉醉不归

来源:半岛都市报 2021-04-27 05:12   https://www.yybnet.net/

◥王清波记录下里院的修缮翻新。

王清波拍下照片记录老城变化。

文/图半岛全媒体记者钟迎雪

“这不是破砖破瓦,每座建筑都有我成长的印记,也是这座城市的独特财富。”王清波在笔记本首页写着这般话。作为一名地道青岛人,王清波从小在里院长大,他的爱好十分广泛,如果说起最爱,那一定是收藏建筑故事。搬离里院的8年里,他无数次“回家”,将里院的修缮翻新记录下来,系统地整理老街区各时期变化,拍下近千张照片……在王清波眼中,历史风尘掩埋不了市井百态,青岛的老街老院是充满人间烟火的生活剧场,也是百姓故事的鲜活绘本。为此,他要用“85后”视角,来展现一个不一样的“青岛美”。

>>>叹城市变迁

偏爱“大鲍岛”

“里院深深,这是想表达我对里院的深厚感情,用它当作微信名字后,我再也没更改过。”说完微信名字的意义,王清波用手扶了一下眼镜框,笑着回忆起他和里院的那些故事。

老青岛人称中山路一带为“街里”,其中“里”便是里院,也就是高处俯瞰像迷宫一样的几何图案建筑,这是一种融合中西方智慧的高效能建筑。虽然外表不富丽堂皇,但是它规模适中、空间组合变化多端,堪称“神奇”的建筑模式。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老青岛人总割舍不下里院,也许真正住过的人不多,但它却是这座城市过往最好的缩影。

王清波就对里院情有独钟,因为他从小在中山路片区的里院长大。在老青岛人嘴中,这里被称为“大鲍岛”,是青岛里院最为集中的片区。“这里的里院最有特色,青岛地处丘陵地带,许多街道和房屋都是依山丘而建,只有大鲍岛的街区近乎笔直,街道犹如棋盘一样。”王清波说,他经常站在大鲍岛,细数每一条街道,回忆过往。

“现存的大鲍岛正在进行重新规划与改造,破烂不堪的老屋焕发新的活力。”王清波介绍,2013年他因工作原因举家迁至城阳夏庄。从那以后,但凡休息日有空,他都会回到老街区去走一走、看一看。后来,王清波开始用手机记录老街区变化,认真地分析里院规划图的变化。正是这些变化,加深了他的想法,他要把这些街区当年发生的故事系统地整理出来,以平民视角体现这座城市的变化之美。

“随着城市化发展,许多老街道可能消失在人们视野里,市场三路、沧口路、阳谷路、海关后片区、云南路片区……说实话,这些老街区的消失使我感到痛心。”王清波说,正是因为他见证了城市变化,所以更想为家乡做点什么,碍于工作较忙只好将想法埋于心底,但那些合围小院、红木楼梯、六格玻璃窗、街边商铺,依然留存在他的记忆里。他甚至觉得,里院的一砖一瓦都带着一百多年前雨水的味道。

>>>走遍老街区

整理建筑故事

一条老街,承载几代人的记忆,蕴藏着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青岛的老街似乎只是为了单纯的浪漫而存在,不修边幅也不需要刻意烘托情调,“整洁,静谧,悠长”。在王清波眼中,再多词语都难以形容他的里院之情。

“虽然我不是建筑专业出身,但确实入迷。”王清波从小就对青岛老建筑着迷,可是家里经济条件不允许再加上手头资料有限,一直都是零散收集与整理。后来,一次说起爱好研究建筑,朋友们鼓励王清波要继续做下去。于是在2014年,他开始正式收集青岛老建筑的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系统地对青岛老建筑进行探索与研究。

“其实很多建筑的故事,可能有一部分人知道,也有一些小故事,大多数人并不知道,我正在做的就是整理记录下来。”王清波说,最近几年他走遍了青岛每处街区,想方设法地了解背后的故事。

“你看,我当时拍的老人照片,老人很乐意让我留影,还嘱咐我一定要拍下身边这棵大树。”王清波指着照片说,特别是在街边遇到老人,他会用聊家常的形式获取有用信息,有的老人会把一些老物件主动拿给他看,让他拍照留念。在很多老人心里,都想留下些城市记忆,于是王清波觉得多了一份责任。

“我在想,自己在做这件事情,做完了能不能分享给更多人,于是我就开了个人微信公众号。”2016年,王清波开始尝试把一些建筑以及城市故事变成公众号文章,虽然坚持了五年粉丝不多,但上面都是他的原创文章。“公众号文章与自己记录在本的文章性质不同,既然发布就要对内容负责。为此,我不图数量,只想做好内容。”王清波解释,他的公众号文章更新速度不算太快,也有部分散文和诗歌。

“我特别感谢妻子,无条件地支持我。”由于王清波经常在外面记录拍照,妻子照顾家庭的时间更多,却并没有因此反对。王清波说,虽然他的孩子只有两岁多,但是他经常把一些照片展示给孩子,给孩子讲故事。他希望,将来有一天,带着孩子一起回忆里院过往。

>>>藏品千余件

期盼开办展览

在旁人眼中,几张黑白明信片可能并不入眼,但是王清波却将之视为宝贝。除了老青岛历史文献与资料收藏外,他还特别注重金融类、商业类票据和货币收藏,已坚持20多年,过手的东西有千余件。

“我家原先在潍县路、四方路、德县路和中山路围成的一个大型里院群内,这个里院群在青岛极为罕见,因为它是由众多里院合围成的一个较大建筑体,层数达到三到四层。”王清波告诉记者,这处建筑群由5个里院组成,他家在正北的院落,窗户开在四方路上,这个独特的建筑群在2001年被拆掉,他一直在寻找相关照片。

“这组明信片大多是在中山路与德县路路口拍摄的,右侧这个建筑就是我家那里,这几张明信片清楚展示了它在各个时期的变化。直到后来被拆,这个建筑一直保留这种形态。”王清波家的门牌号是潍县路18号,所以他也尽可能地收集关于潍县路的历史记忆。“这几张老收据,都是民国末年到青岛解放初期的,其中有三张正是我家门口开设的餐馆。”

“我常常感叹,这座城市的金融业与商业之繁盛一度在全国范围内屈指可数。”据王清波介绍,1923年交通银行在青岛设立分行,后在中山路建造银行大楼,为此他收藏了多张交通银行的纸币与金融票据。通过收藏,更加深了王清波对青岛历史的了解,特别是对于青岛的金融与商业更为深刻。

“如果有机会,希望开办个人收藏展,让我的城市建筑文稿和各种藏品公开展出。”王清波说,作为一名85后感觉已不再年轻,非常愿意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这些城市印记。

新闻推荐

动照团队的年轻人

在点亮哈尔滨这座魅力之城万家灯火的能工巧匠队伍里,有一支动照团队,他们是中国铁建电气化局三公司哈尔滨地铁2号线车站动...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北京人爱胡同,上海人爱弄堂,这名青岛“85后”—— “误”入里院深处,沉醉不归)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