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孔雨童
4月27日晚,北京卫视《我为群众办实事之局处长走流程》播出,北京市人社局副处长王林体验外卖小哥生活的话题也冲上热搜。在这集片子里,王林一天只送出5单挣了41块钱,坐在马路牙子上委屈感慨的画面引发公众关注。有人夸赞这位为了制定政策“下基层”的干部踏实认真,有人心疼外卖小哥生活奔波不易。但这件事更值得关注的,或许是其背后所反映出的,政策制定者认知和现实的距离。
在这个30分钟的节目中,就出现了很多“意想不到”。比如,王林一直觉得,平台应当给予外卖小哥和网约车司机更多休息的时间,他也是抱着这样一个目标来“确认”的,但当真正深入这两个行业中却发现,对于片中的小哥高治晓和司机小杨来说,他们本可以选择休息,但却更想充分利用时间多挣点钱,否则根本无法支撑在大城市中生存下去——由此,高治晓同时接15个单,小杨一再喊着“不想休息,只想挣钱”“开10小时我都不累”。对他们来说,“挣钱”才是最大的权益,“休息权”美丽却不实用。
王林的“吃惊”仿佛是一个缩影,当很多的政策是坐在办公室制定出来的,势必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好看却不实用”。同样,一天的体验下来,坐在路边沮丧地说着“别拍了”“我很委屈”的王林,也显然比坐在办公室里“想民生之所想”的王林更懂了民生。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也许我们的政府部门应当更多地建立起此类常规的“体验”机制,让社会管理者、政策制定者走出大楼,真正走近百姓,走近服务的对象,才能制定出实在有用又饱含温度的政策。在这集片子中,有两句“出镜”的话很值得我们的城市管理者倾听并记住:“要真正懂得他们,只有真正变成他们”以及“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回到这部片子里聚焦的,王林作为政府部门“代表”去到“外卖小哥”“网约车司机”群体及相关行业体验,还有非常强的时代和现实意义。作为新兴业态,外卖、网约车这些行业给城市和社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的同时,也势必在从业者和平台权责关系,从业者保障等方面存在不完善的种种问题。那么,这些行业就更需要我们的政府部门俯下身来真正地了解其中的“生态”,才能及时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行业的稳定发展。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已经是一个非常不陌生的口号了,但到今天,这样的一次处长“体验”行为仍旧在群众带着新鲜感的围观之下登上热搜,这值得我们反思。或许,当有一天大家都对此觉得理所应当和习以为常的时候,那我们的政府部门的“贴近”工作就真正做到位了。
新闻推荐
新华社北京4月28日电(记者黄垚高敬)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执法局局长曹立平28日表示,今年将聚焦影响群众环境权益和环境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