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销售兴安杜鹃的行为并没有随着其保护程度的提级而“令行禁止”,这提醒相关执法和普法,还得有配套的强化。
几根灰暗的枝条,放在水里浸泡一周后,花蕾绽放,花朵姹紫嫣红……新春佳节,不少人为给家里增添喜庆气氛,可能会购买一些鲜花或干枝进行装饰。殊不知,部分网络平台上售卖的所谓干枝桃、干枝梅,其实是来自东北地区的兴安干枝杜鹃——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而网上的售价最低只要8毛钱。
因为有着“枯木逢春”的寓意,加上价格便宜、易种植,兴安干支杜鹃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比较受欢迎。但是,过度采集、销售,已经严重威胁到了野生兴安杜鹃的种群生存。早在2017年,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呼中区就下发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兴安杜鹃的通知》,此后部分电商平台也对相关搜索词进行屏蔽。但这并没有真正遏制兴安杜鹃被疯狂盗采的趋势,以至于2021年9月,国家有关部门不得不将野生兴安杜鹃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
纳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行列,不仅仅意味着保护程度的升级,也意味着盗采、非法销售的成本显著上升。如根据刑法等法规,违反国家规定,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的其他植物的,情节严重可被追究刑事责任。但就现状而言,违法销售兴安杜鹃的行为并没有随着其保护程度的提级而“令行禁止”,这提醒相关执法和普法,还得有配套的强化。
从现实来看,电商平台对相关关键词进行了屏蔽,一些商家也否认自己销售的就是兴安杜鹃,这说明对于销售兴安杜鹃属于违法行为,平台和大部分商家其实都“心里有数”。但明知属于非法销售却仍“打着其他干枝的旗号悄悄售卖”,又真实地折射出各环节仍存在很大的侥幸心理。
考虑到兴安杜鹃纳入国家重点保护植物行列还不到半年,加强对消费者的普法,同样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要知道,很多消费者对于看起来无比寻常的干支杜鹃,并没有清晰的认知。针对这一情况,电商平台或可在植物销售页面强制公布相关保护信息,让消费者的“知情”与法律的更新同步。线下商场和花卉市场,也同样可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普法。
总而言之,面对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的兴安杜鹃依然被随意销售的现实,源头保护、销售监管、普法等每一个环节的工作,都应该及时补课。这一点对于其他植物的保护,也同样成立。
红星新闻特约评论员 朱昌俊
新闻推荐
随着“放管服”等改革深度推进,能在窗口办理的事项越来越多,群众在办事窗口享受的便利也越来越多。诸如“一窗受理”“首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