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抄近路”救援
12月25日早7时,国家海洋局极地考察办公室主任曲探宙的电话就响了起来,第30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领队刘顺林通过卫星电话报告,“雪龙”号船收到俄罗斯船遇险求救的信号。曲探宙是国家南极考察项目计划的协调人,对“雪龙”号临时改变航线参与国际救援这类事,有决策的建议权。
他立即回复刘顺林:“马上传请示件过来,说明情况和你们的意图,我马上请示局领导决策!”与此同时,俄罗斯船在南极遇险的报告,也由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传递到南极周围各海区和岸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向附近考察的澳大利亚破冰船“南极光”号和法国考察船“星盘”号均发出了救援信号。
12月25日北京时间9时许,“雪龙”号请示救助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遇险船的越洋传真到达国家海洋局办公室,分管极地工作的陈连增副局长和刘赐贵局长向曲探宙问明情况后立即依序签阅:“同意前往,实行救助!”
这是面对国际危难时的大国担当,在人道主义、国际规约面前,两位决策者没有丝毫犹豫。
10时,已调整航行计划的王建忠船长,接到曲探宙发来的指示后,发报回复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长和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我船已转向,全速前往遇险海域救援,请保持联系!”
很快,俄罗斯船船长回复:“感谢‘雪龙\’号船,感谢中国!”并把进一步情况报告给了王建忠。
至此,一项长驱600海里的冰海国际大救援行动,在国家海洋局的指挥下,由极地考察办公室、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雪龙”号联合展开。
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的电报来了:“感谢中国‘雪龙\’号船无私救助!”同时,还告知,俄罗斯船遇险海域附近还有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破冰船,已随“雪龙”号船之后参加救援。
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急传气象报告:一个强大的西风带气旋横扫“雪龙”号船航行的海域,气旋中心最大风力达到11级。
以往遇到这种恶劣天气,“雪龙”号船都会采取避风措施。这次,为了尽快赶到遇险地点,船长王建忠决定从西风带气旋中心穿越,“抄近路”。然而,修改航线后,随着“雪龙”号船越来越靠近南极大陆,浮冰也越来越密集。
但“雪龙”号船成立了以领导刘顺林为组长的应急救援小组,船长王建忠负责航行安全,布置大副、二副、三副及轮机各部按职责全面检查设备,做好航行和救援的各项保障。
27日下午,“雪龙”号船顶着11级西风,剧烈地摇晃颠簸着冲出了气旋中心,王建忠船长再次调整航线,直奔“绍卡利斯基院士”号遇险地点。
“雪龙”号船有两台新闻“发报机”,一台是全媒体、多功能的新华社特派记者张建松,另一台是中国海洋报特派记者赵宁。在随“雪龙”号船出航期间,这两台“发报机”白天黑夜随时报道船上或海上发生的特别事件。新华社、中国海洋报收到这些稿件后,第一时间编发,国内、国际媒体都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转发这些新闻。“绍卡利斯基院士”号船遇险并由“雪龙”号等船组织营救后,全球数千家媒体每天通过这个信息渠道获得最新资讯,几乎全世界都在注视着这片遥远的冰封大洋里发生的一切!
(9)
明日关注:船,被坚冰围住了!
新闻推荐
18日,克里米亚塞瓦斯托波尔,普京乘潜水器探访沉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