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猪》充分表现了中国黄土高原苍凉、厚重的美。
最近,一部名为《卖猪》的动画短片吸引了众多网友的注意。这部具有浓郁陕北风情、只有11分钟却耗时六年打造的作品,先斩获2012东京国际动漫节大奖一鸣惊人,然后才红至国内,近期内一直稳居豆瓣口碑榜的前十。有网友评价:“这是我们未曾经历过的真实又荒诞的岁月,它不应该被遗忘。好作品真的不仅仅在于技巧多么精湛。”你可能也会有兴趣找来一看。
“宫崎骏混搭陕北风情”
《卖猪》以上世纪70年代的黄土高原为背景,讲述窑洞里的一户人家因为穷得揭不开锅,兄弟二人只得将家里一口瘦猪赶到镇上收购站去换钱的故事,由深圳市风动画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创作。导演陈西峰告诉记者,该片故事灵感源于贾平凹写的《祭父》,文中父子三人卖猪的酸涩经历,令创作团队感动不已,并决定用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经过改编后,《卖猪》这部动画短片没有原著那么深涩,多了几分趣味、也更好玩儿。其浓烈的原生态风格,加上丰富的背景设计、艳丽的色彩,以及作为主角的那头猪,有很多网友都从中看出来“宫崎骏的影子”——也有人形容其为“宫崎骏混搭陕北风情”。
片中有股生猛的“土气”,陕北乡土的黄色和鲜艳的大红相当冲击眼球。当地农民的方言令短片自带一股天然的喜感。而进入集市之后,那极富历史年代感的画面,及其呈现的种种细节,如集市里、楼面上贴着的标语、拖拉机开动的“突突”声,更让不少网友恍若穿越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11分钟,做了6年
陈西峰告诉记者,2005年开始做《卖猪》的创意,6年间虽然还在做其他工作,但《卖猪》一直没停下来,11分钟的成片用掉他200多万的投入,导演自己也直言:花过冤枉钱,做过无用功。为了充分体现陕北的风土人情,陈西峰多次携团队前往陕北采风,并创作出大量色彩绚丽、充满油画风格的画面。“创作组三次下乡搜集素材,每次都要住上一个月左右。与当地老百姓同吃同住,与农民、民间艺人一起体验生活。光照片就拍了上万张。”陈西峰说,他希望能找到一种独特的、有别于任何一种动画风格的原生态创作。
经过近6年的探索和创作,《卖猪》在美术和音乐上都充溢着浓郁的原生态风格:整部影片整体基调为暖黄色,呈现出陕北黄土高原的纯朴、简单与厚重。在音乐上,陈西峰选用陕北原生态的信天游、陕北说书及秦腔等,配音则是采用当地农民的方言原声。
“这些音乐都是普通农民从心里唱出来的,唱得人心头发颤,一听就听到心坎上去了。”陈西峰说,片中的信天游全部出自陕北当地的歌队。此外,还有嘹亮、宽厚、悠长的陕北大摆对,时而缠绵柔情、时而恢弘大气的秦腔。
实际上,《卖猪》只是风动画“中国风”民族系列动画电影的“开篇之作”。接下来,陈西峰将带领团队继续创作民族特色系列短片。陈西峰说,他目前正在云南采风,为下一部民族风特色动画短片搜集素材。
本报综合消息
相关热点
《夜幕下的物语》也惊艳 唯美风格法国剪影动画引网友追捧
最近,豆瓣上还有一部人气超爆的动画片——由法国人米歇尔·欧斯洛创作的剪影动画《夜幕下的物语》,以唯美的剪影艺术风格成功地感动了网友。
入选去年柏林电影节竞赛单元的《夜幕下的物语》由6个小故事串联而成,分别讲述狼人和公主的纠葛、死亡国度里无人知晓的美人、黄金城里的神奇传说、非洲的敲鼓男孩、不说谎的男孩、建筑师之子和被诅咒的爱人之间的历险等等,充满了浪漫色彩。虽然6个故事让现在的观众看起来略显老套,但胜在朴实。另外,该片又译作《枕边的故事》,也就是孩童时父母在小朋友临睡前讲的故事,而这也是很多网友推荐此片给家长观众的理由,“完美地示范了什么叫真正的寓教于乐。”
据《南方都市报》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平丽艳)5月9日记者从甘肃省广电总局了解到,由甘肃獒声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出品的电影《阿米走步》,将在5月13日第三届法国·中国电影节上亮相,这也是该片继荣膺第三十届米兰国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