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国内 百态社会 今日财经 今日股市 今日国际
地方网 > 焦点 > 今日股市 > 正文

0 元听课背后的套路

来源:东营日报 2021-03-19 11:09   https://www.yybnet.net/

□ 扈美荣

据《证券日报》报道,半年前记者在某知名在线教育培训机构注册并试用了一款0元课,当时留下了电话号码及一个虚拟身份。时至今日,仍有其他少儿教育机构的销售人员打电话推销课程。

对于在线教育培训机构来说,用户信息与教育机构利润密切相关。掌握的用户信息越多,促销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利润就越丰厚。有些人以为听课免费,注册一下也无妨。教育培训机构利用0元听课这样的方式,获得了较多用户的信息。对用户来说,虽不需要交费,但是个人信息留下了。

获得了用户信息,商家就可以进行推销了,还有可能把用户信息卖给其他机构谋利。有了用户的联系方式,商业机构想推销什么,就向用户推销什么,用户不想接收都不太可能。短信、邮件、电话接踵而来,用户不胜其烦,却无可奈何。个人信息一旦泄露,银行卡上的存款可能会不翼而飞,犯罪案件可能会从天而降,别人也可以冒用你的名义做坏事使你名誉无端受毁。

信息泄露的危害,现在很多人已经意识到了,不会轻易把个人信息泄露出去。但是,在办理很多业务的时候,要求留下个人信息。求职、就医、买房、买车,办理各类会员卡、优惠卡和银行卡等,都要求留下个人的诸多信息,不少时候还要求出示身份证件,留下复印件。在手机上下载APP,经常要求获取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等,否则不能下载。许多个人信息,在办理各类业务的过程中泄露了。

生活中的很多事项,本可不必留下太多的个人信息,但是却要求留下,存在过度索取信息的现象。买房、买车、办理会员卡等业务,个人信息没有必要留下太多。下载APP,更没有必要获取通讯录和通话记录。线上听课,留下联系方式似乎也没必要。部分商家处心积虑地、费尽心计地利用网络注册、会员登记、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用户的信息。当然,不少个人信息泄露,是由于其不注重保护个人信息造成的。

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现象,非常有必要制止。不提供个人信息就能办理的,就没有必要提供。可以少提供点个人信息的,就可以少提供。要求提供用户信息,必须明确告诉用户这些信息是否和办理的业务有关系、有哪些用途等。如果有必要,用户可对过度索取个人信息的情况进行抵制。

办理一项业务需要提供哪些个人信息,相关部门机构可以做出明确要求。个人在办理业务时,要有保护个人信息的意识,非必须不要提供个人信息或者个人太多的信息。对于过度索取用户信息并造成伤害的,要依法依规严肃查处,造成伤害的要进行赔偿,要在全社会营造保护个人信息的良好氛围。

新闻推荐

“喝酒吃药”卷土重来 反弹注意风控

周四,沪深两市双双高开,开盘后震荡上行,盘中多有反复,但总体保持上行趋势。盘面上看,行业与概念板块涨跌不一,“喝酒吃药”行情...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0 元听课背后的套路)
频道推荐
  • 公园里的捐赠 王溱
  • 图说天下 2022年04月16日A07版文章字数:434朗读:
  • 迄今发现的最远恒星 也许开启了研究早期宇宙的新窗口
  • 各地开展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主题活动
  • 俄通报乌千余守军投降美将供乌8亿美元军援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